• 肤受之诉的意思 肤受之诉的读音和出处

    • shòu
    • zhī
    成语名称:
    肤受之诉
    成语拼音:
    [fū shòu zhī sù]
    成语解释:
    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成语出处:
    《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成语例句:
    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诉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膚受之訴
    英文翻译:
    A complaint to the ski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肤受之诉”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比如的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切身利益 坏话
    更多含义:
    “肤受之诉”特指因切身利害关系而提出的急迫申诉,强调诉说的内容与自身直接相关且带有紧迫性,源自《论语》中“肤受之愬”的典故,比喻像皮肤感受到疼痛一样真实急切,与之相似的“切肤之痛”侧重描述亲身经历的痛苦感受,不带申诉意味,“如芒在背”仅表达不安或焦虑的情绪,不涉及具体诉求,“感同身受”强调对他人处境的同情理解,而“口蜜腹剑”则指向表里不一的虚伪行为,与申诉无关,此外,“刻骨铭心”突出记忆深刻,与“肤受之诉”的急迫性形成对比,这些词语虽涉及切身感受,但使用场景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肤受之诉”的单字解释

    】:1.皮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2.表面的;浮浅:肤浅。肤泛。
    】:1.接受:受贿。受教育。受到帮助。2.遭受:受灾。受批评。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适合:受吃(吃着有味)。受看(看着舒服)。受听(听着入耳)。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控告:上诉。

    “肤受之诉”的近义词

    “肤受之诉”的相关成语

    “肤受之诉”的关联成语

    * 肤受之诉的意思 肤受之诉的成语解释 肤受之诉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