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cǎotáng
[thatched cottage]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隐士自称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草舍、草屋。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
《儒林外史.第一回》:「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
也称为「草庐」。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太仓县浏河镇重建梅花草堂落成。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贾岛
诗歌描绘了作者住所成都草堂四周优美宜人的春天景色.
以忠实写实的杜诗中,十分清楚反映了成都杜甫草堂所在环境特征。
始祖百草堂是他“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地方.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便是草堂多自在,狂夫相近不相轻。李暮寒
草堂依汉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使游人尽享“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
而草堂期形成的萧淡婉丽之风此期发展为更加细致入微,清新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