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斤燕削的意思 鲁斤燕削的读音和出处

    • jīn
    • yàn
    • xuē
    成语名称:
    鲁斤燕削
    成语拼音:
    [lǔ jīn yàn xuē]
    成语解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成语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魯斤燕削
    英文翻译:
    Lu Qiya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鲁斤燕削”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水的成语 比喻的成语 学习的成语
    成语关注:
    小刀 斧头 质量 很好 生产 不会 优良 比喻 地域 条件 学习 模仿 不到 原来 水平
    更多含义:
    “鲁斤燕削”出自《考工记》,指鲁国与燕国的工匠因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制斧技艺,后人以此比喻拘泥于固有经验,缺乏变通,强调固守本地传统而忽视灵活调整。类似成语如“刻舟求剑”侧重强调无视环境变化,死守旧法,“守株待兔”讽刺消极等待、不主动作为的侥幸心理,“郑人买履”批判迷信教条、轻视实际,“邯郸学步”则嘲笑盲目模仿他人,丧失自我特色。这些成语均批评因循守旧或机械模仿,但“鲁斤燕削”更突出地域性技术固化,其他成语则分别指向环境适应性、主动性、实践性及个体独特性等不同方向。

    “鲁斤燕削”的单字解释

    】:1.迟钝;笨:愚鲁。鲁钝。2.莽撞;粗野:粗鲁。鲁莽。这人办事挺鲁的。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鲁菜。5.姓。
    】: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削减。剥削。[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削果皮。把坏的一截削掉。

    “鲁斤燕削”的相关成语

    “鲁斤燕削”的关联成语

    * 鲁斤燕削的意思 鲁斤燕削的成语解释 鲁斤燕削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