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老携幼的意思 扶老携幼的读音和出处

    • lǎo
    • xié
    • yòu
    成语名称:
    扶老携幼
    成语拼音:
    [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成语例句:
    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扶,不能读作“fū”。
    繁体字形:
    扶老攜幼
    英文翻译:
    help the aged and the young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扶老携幼”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战国成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近反义词的成语
    成语关注:
    老人 形容 男女老少 成群结队 欢迎 观看 逃难 用来 关心 照顾 孩子
    更多含义:
    “扶老携幼”强调行动上对老人和幼童的搀扶与照顾,多用于描述全家出行或集体迁移时的互助场景,如“百姓扶老携幼逃离战乱”,其他类似词语侧重点不同。“尊老爱幼”侧重道德倡导,强调对长幼群体的尊重与关爱,如“社区倡导尊老爱幼的风气”,不涉及具体行为。“携家带口”仅指携带家庭成员共同行动,如“他携家带口去旅行”,未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照。“老弱妇孺”是群体性统称,如“优先保护老弱妇孺”,属于客观描述而无动作意味。“老幼皆宜”强调事物适合所有年龄,如“这部电影老幼皆宜”,侧重适用性而非关怀行为。这些词语或强调行动帮扶,或侧重伦理观念,或仅作客观表述,需根据语境区分使用。

    “扶老携幼”的单字解释

    】: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1.携带:携酒。携杖。携眷。扶老携幼。2.拉着(手):携手。
    】:1.(年纪)小;未长成(跟“老”相对):幼年。幼儿。幼苗。幼虫。2.小孩儿:扶老携幼。3.姓。

    “扶老携幼”的反义词

    “扶老携幼”的近义词

    “扶老携幼”的相关成语

    “扶老携幼”的关联成语

    “扶老携幼”造句

    战争年代,爷爷扶老携幼来到东北谋生。

    大漠孤烟是美,小桥流水是美,相敬如宾是美,扶老携幼是美,为民服务是美。

    所有的人都应该诚实、勤劳、扶老携幼

    在这个村子里每个人都扶老携幼得生活着。

    他经常扶老携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雷锋,做雷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已在我们的社会里慰情胜无了。

    适逢周末,同修踊跃叁与,有的甚至扶老携幼前来捡拾垃圾。

    被日本侵略军捣毁家园的无辜百姓被迫扶老携幼逃奔他乡,这是京沪路上的难民。

    一路上,他扶老携幼,为乘客端茶倒水,忙个不停。

    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

    * 扶老携幼的意思 扶老携幼的成语解释 扶老携幼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