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贤纳士的意思 招贤纳士的读音和出处

    • zhāo
    • xián
    • shì
    成语名称:
    招贤纳士
    成语拼音:
    [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语解释: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成语例句:
    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招賢納士
    英文翻译:
    invite to one 's side men of wisdom and valo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招贤纳士”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读书的成语 战国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招收 有才 接受 读书人 贤士 接纳 书生 网罗 人才
    更多含义:
    “招贤纳士”强调主动招募和吸纳人才,对象侧重于品德与才能兼备的贤士,常用于组织或国家层面的用人策略,突出广泛性与包容性。“求贤若渴”侧重表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求才者的急切心态,如“公司发展迅速,老板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则强调上位者以谦逊态度对待人才,如“他虽身居高位,却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广纳贤才”与“招贤纳士”意义接近,但更突出“广泛接纳”的行为本身。“任人唯贤”强调选拔标准,以贤能为用人依据,如“企业应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招贤纳士”与其他词语的区别在于,既包含主动招揽的动作,又暗含对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常用于宏观的人才战略语境。

    “招贤纳士”的单字解释

    】: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招贤纳士”的反义词

    “招贤纳士”的近义词

    “招贤纳士”的相关成语

    “招贤纳士”的关联成语

    “招贤纳士”造句

    公司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招贤纳士,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初具规模。

    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原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礼聘天下名士。

    从公司创建伊始积极在社会各界招贤纳士,为公司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这一基金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力地招贤纳士,甚至专门为招聘开辟了一个网页,这对于主权基金来说很少见。

    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如果我们目前在招贤纳士,将行业专业化方面已显逊色,那么,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短缺将更严重地制约本行业及其专业化的发展。

    公司秉承"唯才是举"的人才观,招贤纳士,共谋发展,使凭借强大的实力全新的理念根于时尚沃土成就一片瑰丽天空。

    黄金台又名金台、燕台、招贤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

    戴京焦透露,嘉实基金已经在华尔街招贤纳士,寻找专门研究小盘股的基金经理。

    * 招贤纳士的意思 招贤纳士的成语解释 招贤纳士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