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斩将搴旗的意思 斩将搴旗的读音和出处

    • zhǎn
    • jiàng
    • qiān
    成语名称:
    斩将搴旗
    成语拼音:
    [zhǎn jiàng qiān qí]
    成语解释: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成语例句:
    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斬將搴旗
    英文翻译:
    behead enemy generals and capture their flag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斩将搴旗”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人物品质的成语 勇敢的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拔取 斩杀 敌将 形容 善战
    更多含义:
    “斩将搴旗”指战斗中斩杀敌将、夺取军旗,强调勇猛果敢和直接摧毁敌方核心的壮举,常用于具体战斗场景,突出个人或集体的决定性胜利。而“旗开得胜”侧重形容行动迅速取得胜利,强调首战告捷的顺利,“势如破竹”则比喻进展顺畅、气势不可阻挡,不特指战场行为,“攻城略地”侧重于占领领土,体现战略扩张的成果。相比之下,“擒贼先擒王”强调打击敌方首领的战术策略,不涉及夺旗的具体动作,“克敌制胜”泛指击败敌人,含义更宽泛,“所向披靡”则单纯形容力量强大、无人能挡的气势,缺乏“斩将搴旗”中消灭关键目标的具体指向性。

    “斩将搴旗”的单字解释

    】:1.砍:斩草除根。披荆斩棘。斩断侵略者的魔爪。2.比喻敲竹杠;讹诈。3.姓。
    】:[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拔取:搴旗。
    】:1.旗子:国旗。红旗。挂旗。2.指八旗:汉军旗。3.属于八旗的,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旗袍。4.八旗兵驻屯的地方,现在地名沿用:正黄旗。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6.姓。

    “斩将搴旗”的近义词

    “斩将搴旗”的相关成语

    “斩将搴旗”的关联成语

    “斩将搴旗”造句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及进兵之日,曾无?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

    斩将搴旗:你是天生的沙场战将,擅乘任何坐骑,对战机有着敏锐的嗅觉,混战中能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容易被偷袭。

    一身不属官为贵,我累代将家,若得志,为国家提一枝兵马,斩将搴旗,开疆展土,搏一个荣封父母,废子封妻。

    * 斩将搴旗的意思 斩将搴旗的成语解释 斩将搴旗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