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昭之明的意思 昭昭之明的读音和出处

    • zhāo
    • zhāo
    • zhī
    • míng
    成语名称:
    昭昭之明
    成语拼音:
    [zhāo zhāo zhī míng]
    成语解释:
    昭昭:光明,明亮。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昭昭之明
    英文翻译:
    The brightness of Zhaozhao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昭昭之明”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昭昭 光明 明亮 形容 明见
    更多含义:
    “昭昭之明”强调智慧或见识的显著与清晰,常形容人的思想或见解透彻光明,如《诗经》中“昭昭有明”,侧重内在的智慧外显,其他类似成语则各有侧重,“明察秋毫”突出观察细致入微,能察觉微小细节,“洞若观火”比喻对事物本质或形势看得透彻分明,多用于分析复杂问题,“了如指掌”强调对情况或事物极为熟悉,不涉及智慧本身,“明辨是非”侧重分辨对错的判断能力,属于道德或逻辑层面,“昭昭之明”则更广义,既包含智慧的光明性,也暗含智慧的天然性与直观性,与其他成语相比,其语义更抽象,适用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具体场景或能力类型。

    “昭昭之明”的单字解释

    】:1.明显;显著:昭彰。昭著。2.表明;显示:以昭信守。3.姓。
    】:1.明显;显著:昭彰。昭著。2.表明;显示:以昭信守。3.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昭昭之明”的相关成语

    “昭昭之明”的关联成语

    “昭昭之明”造句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 

    昭昭之明,赫赫之功;拳拳之心,切切之情。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 昭昭之明的意思 昭昭之明的成语解释 昭昭之明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