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槁之士的意思 枯槁之士的读音和出处

    • gǎo
    • zhī
    • shì
    成语名称:
    枯槁之士
    成语拼音:
    [kū gǎo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隐士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枯槀之士
    英文翻译:
    A withered ma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枯槁之士”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K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枯槁 瘦瘠 隐居 山林 隐士
    更多含义:
    “枯槁之士”出自《庄子·徐无鬼》,特指因专注精神追求而形貌憔悴的隐逸之人,强调内在超脱与外在困顿的对比,带有褒义,侧重赞扬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与之相比,“槁项黄馘”(出自《庄子·列御寇》)虽同样描述形体枯瘦,但更强调生活窘迫的客观状态,不含对精神境界的褒扬。“形容枯槁”为中性词,仅描述身体消瘦的病态,常见于对病重、衰老者的客观描写,如《战国策》中“形容枯槁,面目黧黑”。“鹤发鸡皮”“面黄肌瘦”侧重外貌特征,前者突出衰老的直观形象,后者强调营养不良的体征,均无精神层面的暗示。“蓬头垢面”则聚焦仪容不整的状态,既可指因贫苦导致的邋遢,也可形容专注某事而无暇修饰,与隐士品格无必然关联。这些词语的区别在于,有的侧重精神内核,有的仅描摹外在形象,有的含褒贬倾向,有的纯属客观描述。

    “枯槁之士”的单字解释

    】: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枯井。海枯石烂。3.肌肉干瘪:枯瘦。4.没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枯干:槁木。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枯槁之士”的相关成语

    “枯槁之士”的关联成语

    * 枯槁之士的意思 枯槁之士的成语解释 枯槁之士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