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燮和之任的意思 燮和之任的读音和出处

    • xiè
    • zhī
    • rèn
    成语名称:
    燮和之任
    成语拼音:
    [xiè hé zhī rèn]
    成语解释:
    燮和:协调,和顺。协调国家上下的责任。比喻宰相的任职
    成语出处:
    《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成语例句: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愿陛下擢臣于伤残之余,委臣以燮和之任。”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爕咊之任
    英文翻译:
    Xiehe's missio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燮和之任”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X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协调 国家 责任 比喻 宰相
    更多含义:
    “燮和之任”特指调和矛盾、协调事务的职责,强调以智慧与平衡手段处理复杂关系,多用于政治或管理语境,如《尚书》中形容贤臣辅佐君主,其他类似成语侧重不同,“调和鼎鼐”侧重处理国家大事,突出宰相之才,“折冲樽俎”强调外交场合以智谋化解冲突,“中庸之道”是哲学理念,主张不偏不倚,“纵横捭阖”侧重权谋策略与联合分化,而“燮和之任”更强调整体平衡与和谐,不局限于单一领域,具有治理全局的意味,此外,“燮理阴阳”与“燮和之任”同源,但前者更突出调节自然与人事关系的宏大视角,后者则侧重具体职责的履行。

    “燮和之任”的单字解释

    】:1.调和:燮理(协调治理)。调燮。2.姓。
    】:[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rèn]1.使用;委派:任人唯贤。任命。2.担当或承受:任课。任劳任怨。3.职务;责任:到任。担负重任。4.介词。由着;听凭:任其自然。去哪里任你自己决定。5.连词。不论;无论:任你怎么说,我也不同意。6.量词。用于担任职务的次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7.古又同“”。[rén]1.用于地名,如任丘、任县(均在河北)。2.姓。

    “燮和之任”的相关成语

    “燮和之任”的关联成语

    * 燮和之任的意思 燮和之任的成语解释 燮和之任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