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成语 (764个)

    361

    要言不烦

    成语拼音:
    yào yán bù fá
    成语解释: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成语出处: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362

    有勇有谋

    成语拼音:
    yǒu yǒng yǒu móu
    成语解释:
    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363

    摇摇欲坠

    成语拼音:
    yáo yáo yù zhuì
    成语解释:
    摇摇:摇晃;动摇不稳的样子;欲:将要;坠:掉下来。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来。形容很不稳定;就要掉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364

    云中白鹤

    成语拼音:
    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语解释: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
    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365

    一座皆惊

    成语拼音:
    yī zuò jiē jīng
    成语解释: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
    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366

    一坐尽惊

    成语拼音:
    yī zuò jìn jīng
    成语解释:
    谓满座皆惊服。
    成语出处:
    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367

    刖趾适屦

    成语拼音:
    yuè zhǐ shì jù
    成语解释: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成语出处:
    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368

    执鞭随镫

    成语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语解释: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369

    张灯结彩

    成语拼音:
    zhāng dēng jié cǎi
    成语解释: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的景象。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69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370

    走伏无地

    成语拼音:
    zǒu fú wú dì
    成语解释: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
    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371

    陟罚臧否

    成语拼音:
    zhì fá zāng fǒu
    成语解释:
    赏罚褒贬。
    成语出处:
    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72

    智均力敌

    成语拼音:
    z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宣和书谱·行书二·虞世南》:“[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
    成语出处:
    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373

    张甲李乙

    成语拼音:
    zhāng jiǎ lǐ yǐ
    成语解释:
    犹言张李四。
    成语出处:
    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374

    折节下士

    成语拼音:
    zhé jié xià shì
    成语解释: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成语出处:
    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375

    总角之好

    成语拼音:
    zǒng jiǎo zhī hǎo
    成语解释: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成语出处:
    志 吴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 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376

    指鹿作马

    成语拼音:
    zhǐ lù zuò mǎ
    成语解释: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成语出处:
    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377

    钟鸣漏尽

    成语拼音:
    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语解释: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378

    指囷相赠

    成语拼音:
    zhǐ què xiāng zèng
    成语解释: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379

    走石飞沙

    成语拼音:
    zǒu shí fēi shā
    成语解释: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成语出处:
    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380

    掌上观文

    成语拼音: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成语解释:
    见“掌上观纹”。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 三国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