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谓式成语 (5320个)

    401

    安危相易

    成语拼音:
    ān wēi xiāng yì
    成语解释: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402

    哀喜交并

    成语拼音:
    āi xǐ jiāo bìng
    成语解释: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403

    盎盂相击

    成语拼音:
    àng yú xiāng jī
    成语解释:
    比喻一家人争吵。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404

    盎盂相敲

    成语拼音:
    àng yú xiāng qiāo
    成语解释:
    比喻一家人争吵。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405

    奥援有灵

    成语拼音:
    ào yuán yǒu líng
    成语解释:
    奥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灵:有神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显露神通
    成语出处:
    明 文秉《先拨志始》下卷:“皆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406

    爱憎分明

    成语拼音:
    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语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成语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407

    兵不逼好

    成语拼音:
    bīng bù bī hǎo
    成语解释:
    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408

    百弊丛生

    成语拼音:
    bǎi bì c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成语出处:
    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409

    碧波荡漾

    成语拼音:
    bì bō dàng yàng
    成语解释: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410

    鞭不及腹

    成语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成语解释: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411

    兵不接刃

    成语拼音:
    bīng bù jiē rèn
    成语解释: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412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成语出处:
    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413

    白璧三献

    成语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成语解释: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
    见《韩非子 和氏》。
    414

    兵不污刃

    成语拼音:
    bīng bù wū rèn
    成语解释:
    犹兵不血刃。
    成语出处: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415

    白璧微瑕

    成语拼音:
    bái bì wēi xiá
    成语解释: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萧统《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416

    白璧无瑕

    成语拼音:
    bái bì wú xiá
    成语解释:
    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417

    兵不由将

    成语拼音:
    bīng bù yóu jiàng
    成语解释: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成语出处: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418

    兵不厌权

    成语拼音:
    bīng bù yàn quán
    成语解释:
    见“兵不厌诈”。
    成语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419

    兵不厌诈

    成语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成语解释: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420

    鞭长不及

    成语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成语解释: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 主谓式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