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谓式成语 (5320个)

    381

    案牍劳形

    成语拼音:
    àn dú láo xíng
    成语解释:
    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成语出处:
    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82

    哀感天地

    成语拼音:
    āi gǎn tiān dì
    成语解释: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383

    哀感顽艳

    成语拼音:
    āi gǎn wán yàn
    成语解释: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384

    哀鸿遍地

    成语拼音:
    āi hóng biàn dì
    成语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成语出处:
    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385

    哀鸿遍野

    成语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成语解释: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386

    哀鸿满路

    成语拼音:
    āi hóng mǎn lù
    成语解释: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成语出处:
    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387

    暗箭难防

    成语拼音:
    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成语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388

    暗箭伤人

    成语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389

    哀矜勿喜

    成语拼音:
    āi jīn wù xǐ
    成语解释:
    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
    春秋 鲁 孔丘《论语 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390

    暗箭中人

    成语拼音:
    àn jiàn zhòng rén
    成语解释: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成语出处:
    宋 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391

    碍口识羞

    成语拼音:
    ài kǒu shí xiū
    成语解释: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392

    哀乐相生

    成语拼音:
    āi lè xiāng shēng
    成语解释: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393

    矮人看戏

    成语拼音:
    ǎi rén kàn xì
    成语解释:
    矮子挤在站着的人群里看戏;看不真切;只好随声附和。
    成语出处:
    清 赵翼《论诗》诗:“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394

    安如磐石

    成语拼音:
    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
    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395

    安如盘石

    成语拼音:
    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
    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396

    安如泰山

    成语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397

    安如太山

    成语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见“安如泰山”。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398

    哀思如潮

    成语拼音:
    āi sī rú cháo
    成语解释: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399

    安身为乐

    成语拼音:
    ān shēn wéi lè
    成语解释: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400

    案无留牍

    成语拼音:
    àn wú liú dú
    成语解释:
    案:狭长的桌子;牍:公文。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及时
    成语出处:
    清 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
    * 主谓式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