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谓式成语 (5320个)

    641

    表壮不如里壮

    成语拼音: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语解释: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642

    博者不知

    成语拼音:
    bó zhě bù zhī
    成语解释:
    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43

    病在膏肓

    成语拼音:
    bìng zài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
    见“病入膏肓”。
    成语出处:
    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644

    笔走龙蛇

    成语拼音:
    bǐ zǒu lóng shé
    成语解释: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645

    百爪挠心

    成语拼音:
    bǎi zhǎo náo xīn
    成语解释: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成语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646

    兵在其颈

    成语拼音:
    bīng zài qí jǐng
    成语解释: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成语出处: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647

    秕者先行

    成语拼音:
    bǐ zhě xiān xíng
    成语解释:
    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648

    不知者不罪

    成语拼音:
    bù zhī zhě bù zuì
    成语解释:
    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649

    鲍子知我

    成语拼音:
    bào zǐ zhī wǒ
    成语解释: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成语出处:
    《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50

    敝帚自享

    成语拼音:
    bì zhǒu zì xiǎng
    成语解释:
    犹言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成语出处:
    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刘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从无连篇累牍之作。”
    651

    敝帚自珍

    成语拼音:
    bì zhǒu zì zhēn
    成语解释: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652

    弊帚自珍

    成语拼音:
    bì zhǒu zì zhén
    成语解释: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作很珍贵。比喻对己物的珍视。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653

    寸步不离

    成语拼音:
    cùn bù bù lí
    成语解释: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654

    寸步不让

    成语拼音:
    cùn bù bù ràng
    成语解释: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655

    词不达意

    成语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656

    辞不达意

    成语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657

    辞不达义

    成语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成语出处: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658

    词不逮意

    成语拼音:
    cí bù dǎi yì
    成语解释:
    犹言词不达意。
    成语出处:
    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659

    尺璧非宝

    成语拼音:
    chǐ bì fēi bǎo
    成语解释:
    璧:中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贵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660

    虫臂拒辙

    成语拼音:
    chóng bì jù zhé
    成语解释:
    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成语出处: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 主谓式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