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的成语 (511个)

    101

    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
    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102

    前言不搭后语

    成语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成语解释: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成语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103

    同生死共存亡

    成语拼音: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
    成语解释: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成语出处: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104

    五马

    成语拼音:
    wǔ mǎ liù hóu
    成语解释: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成语出处:
    105

    雄纠纠,气昂昂

    成语拼音:
    xióng jiū jiū,qì áng áng
    成语解释:
    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回:“那贼将季三思、倪慑,领着十余员偏将,雄纠纠,气昂昂的杀奔到城下来。”
    106

    一不作,二不休

    成语拼音: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
    成语解释: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107

    眼观

    成语拼音:
    yǎn guān liù lù
    成语解释: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08

    爱博而情不专

    成语拼音: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
    成语解释: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成语出处: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109

    哀莫大于心死

    成语拼音: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成语解释: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10

    矮子里拔将军

    成语拼音:
    ǎi zǐ lǐ bá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成语出处: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111

    鞭长不及马腹

    成语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成语解释: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112

    百动不如一静

    成语拼音: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成语解释: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113

    不打不成相识

    成语拼音: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114

    不登大雅之堂

    成语拼音: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115

    扁担脱,两头虚

    成语拼音: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
    成语解释:
    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116

    不得已而为之

    成语拼音: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117

    不费吹灰之力

    成语拼音: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成语解释: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118

    不法古不修今

    成语拼音: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成语解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成语出处:
    《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119

    八竿子打不着

    成语拼音:
    bā gān zi dǎ bù zháo
    成语解释:
    比喻远得不沾边
    成语出处:
    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120

    不汲汲于富贵

    成语拼音: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
    成语解释:
    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六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