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的成语 (786个)

    621

    振兵泽旅

    成语拼音:
    zhèn bīng zé lǚ
    成语解释:
    见“振兵释旅”。
    成语出处:
    ·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622

    锥处囊中

    成语拼音:
    zhuī chǔ náng zhōng
    成语解释: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623

    在此一举

    成语拼音:
    zài cǐ yī jǔ
    成语解释: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成语出处:
    ·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624

    咫尺之书

    成语拼音:
    zhǐ chǐ zhī shū
    成语解释: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成语出处:
    ·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625

    择地而蹈

    成语拼音:
    zé dì ér dǎo
    成语解释: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
    ·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626

    斫雕为朴

    成语拼音:
    zhuó diāo wéi pǔ
    成语解释:
    见“斫雕为朴”。
    成语出处:
    ·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627

    枝大于本

    成语拼音:
    zhī dà yù běn
    成语解释: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成语出处: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628

    遵而勿失

    成语拼音:
    zūn ér wù shī
    成语解释: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成语出处:
    ·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629

    擢发莫数

    成语拼音:
    zhuó fà mò shǔ
    成语解释: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成语出处: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630

    擢发难数

    成语拼音:
    zhuó fà nán shǔ
    成语解释:
    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擢:拔)。比喻罪行很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之罪,尚未足。”
    631

    作法自弊

    成语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语解释: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语出处:
    ·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632

    作法自毙

    成语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语解释:
    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633

    坐观成败

    成语拼音:
    zuò guān chéng bài
    成语解释:
    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634

    志高气扬

    成语拼音:
    zhì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
    志气高昂而自得。
    成语出处: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635

    周公吐哺

    成语拼音:
    zhōu gōng tǔ bǔ
    成语解释:
    ·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成语出处:
    ·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636

    指麾可定

    成语拼音:
    zhǐ huī kě dìng
    成语解释:
    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成语出处:
    语出《·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637

    重厚少文

    成语拼音:
    zhòng hòu shǎo wén
    成语解释: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成语出处:
    ·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638

    彘肩斗酒

    成语拼音:
    zhì jiān dòu jiǔ
    成语解释:
    语本《·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成语出处:
    ·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639

    智尽能索

    成语拼音:
    zhì jìn néng suǒ
    成语解释:
    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640

    知尽能索

    成语拼音:
    zhī jìn néng suǒ
    成语解释: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成语出处:
    ·货殖列传》:“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 史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