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的成语 (961个)

    581

    三媒六证

    成语拼音:
    sān méi liù zhèng
    成语解释: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582

    善门难开

    成语拼音:
    shàn mén nán kāi
    成语解释: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583

    扫墓望丧

    成语拼音:
    sǎo mù wàng sàng
    成语解释: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成语出处:
    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584

    杀妻求将

    成语拼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成语解释: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破之。”
    585

    蛇雀之报

    成语拼音:
    shé què zhī bào
    成语解释:
    报:报答。指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586

    声如洪钟

    成语拼音: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成语解释:
    洪:。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钟似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587

    声色不动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bù dòng
    成语解释: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588

    顺时施宜

    成语拼音:
    shùn shí shī yí
    成语解释:
    时:时势;施:施行。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
    589

    圣神文武

    成语拼音:
    shèng shén wén wǔ
    成语解释: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成语出处:
    《书 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590

    深文周内

    成语拼音:
    shēn wén zhōu nèi
    成语解释: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成语出处:
    清·钱谦益《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小之狱,必以情本伦常依法比,不为深文周内。”
    591

    三写成乌

    成语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成语解释:
    同“三写易字”。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592

    射像止啼

    成语拼音:
    shè xiàng zhǐ tí
    成语解释:
    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汉书 酷吏传 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 郝玼传》:“虏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成语出处:
    《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593

    生知安行

    成语拼音:
    shēng zhī ān xíng
    成语解释: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594

    投鞭断流

    成语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语解释: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
    成语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595

    天不作美

    成语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成语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雪。”
    596

    天夺之魄

    成语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成语解释: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597

    推而广之

    成语拼音:
    tuī ér guǎng zhī
    成语解释: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598

    调和鼎鼐

    成语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语解释: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599

    探骊得珠

    成语拼音:
    tàn lí dé zhū
    成语解释: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险得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成语出处: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600

    天朗气清

    成语拼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
    成语解释: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成语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
    * 大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