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的成语 (961个)

    601

    泰山不让土壤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成语解释: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602

    屠所牛羊

    成语拼音:
    tú suǒ niú yáng
    成语解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成语出处:
    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603

    铜山铁壁

    成语拼音:
    tóng shān tiě bì
    成语解释: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成语出处:
    《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较似之。”
    604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拼音: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成语解释:
    比喻重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605

    偷天换日

    成语拼音:
    tōu tiān huàn rì
    成语解释:
    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606

    叹为观止

    成语拼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成语解释: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607

    万别千差

    成语拼音:
    wàn bié qiān chā
    成语解释:
    形容种类多,差别
    成语出处:
    唐善导和尚集 证集序》:“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音,历历了然。”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
    608

    歪打正着

    成语拼音:
    wāi dǎ zhèng zháo
    成语解释: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609

    忘恩背义

    成语拼音:
    wàng ēn bèi yì
    成语解释:
    犹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610

    五谷不升

    成语拼音:
    wǔ gǔ bù shēng
    成语解释:
    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成语出处: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侵。”
    611

    王侯将相

    成语拼音:
    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成语解释: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的贵族。
    成语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12

    蛙鸣狗吠

    成语拼音:
    wā míng gǒu fèi
    成语解释:
    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
    成语出处:
    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率皆蛙鸣狗吠耳。”
    613

    无名小卒

    成语拼音:
    wú míng xiǎo zú
    成语解释: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614

    蛙鸣蚓叫

    成语拼音:
    wā míng yǐn jiào
    成语解释:
    蚓:蚯蚓。青蛙鸣,蚯蚓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
    成语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坊刻诗话后》:“小慧私智,不知体,自安于蛙鸣蚓叫,君子亦无校也。”
    615

    望梅止渴

    成语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616

    畏难苟安

    成语拼音:
    wèi nán gǒu ān
    成语解释:
    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成语出处:
    《清史稿·食货志》:“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617

    忘年交

    成语拼音:
    wàng nián jiāo
    成语解释: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成语出处:
    《南史 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618

    忘年之交

    成语拼音:
    wàng niá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成语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619

    味如鸡肋

    成语拼音:
    wèi rú jī lèi
    成语解释: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好处。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620

    忘战必危

    成语拼音:
    wàng zhàn bì wēi
    成语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 大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