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物的成语 (528个)

    181

    只争旦夕

    成语拼音:
    zhī zhēng dàn xī
    成语解释:
    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182

    只争朝夕

    成语拼音:
    zhǐ zhēng zhāo xī
    成语解释: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83

    挨山塞海

    成语拼音:
    āi shān sè hǎi
    成语解释: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184

    比比皆是

    成语拼音:
    bǐ bǐ jiē shì
    成语解释: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185

    不乏其人

    成语拼音:
    bù fá qí rén
    成语解释: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成语出处: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186

    白虹贯日

    成语拼音:
    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
    虹:这里指的是“晕”(yùn);即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贯:穿。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187

    不遑宁息

    成语拼音:
    bù huáng níng xī
    成语解释: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成语出处: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188

    不遑暇食

    成语拼音:
    bù huáng xiá shí
    成语解释: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成语出处:
    《书 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189

    比肩继踵

    成语拼音:
    bǐ jiān jì zhǒng
    成语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90

    比肩接踵

    成语拼音:
    bǐ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191

    不计其数

    成语拼音:
    bù jì qí shù
    成语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192

    不绝于耳

    成语拼音:
    bù jué yú ěr
    成语解释: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193

    不可多得

    成语拼音:
    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成语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194

    不可胜数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成语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195

    不可胜言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yán
    成语解释: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196

    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197

    拔来报往

    成语拼音:
    bá lái fù wǎng
    成语解释: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198

    壁立千仞

    成语拼音:
    bì lì qiān rèn
    成语解释:
    形容岩石高耸。
    成语出处:
    晋 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199

    表里山河

    成语拼音:
    biǎo lǐ shān hé
    成语解释: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200

    不期而遇

    成语拼音:
    bù qī ér yù
    成语解释: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景物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