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物的成语 (528个)

    201

    白日作梦

    成语拼音:
    bái rì zuò mèng
    成语解释: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成语出处: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202

    白山黑水

    成语拼音:
    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203

    不失时机

    成语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成语解释: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成语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204

    白首相知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xiāng zhī
    成语解释: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成语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205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成语拼音:
    bài shì yǒu yú chéng shì bù zú
    成语解释: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206

    不时之须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成语解释: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07

    白兔赤乌

    成语拼音:
    bái tù chì wū
    成语解释: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208

    白头如新

    成语拼音:
    bái tóu rú xīn
    成语解释:
    白头:头发白了;引申为时间久长;新:新交。从相识至头发白了;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意谓相知不深。常与“倾盖如故”搭配使用。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209

    半夜三更

    成语拼音:
    bàn yè sān gēng
    成语解释: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成语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210

    奔走如市

    成语拼音:
    bēn zǒu rú shì
    成语解释:
    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
    《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牙爪。”
    211

    寸草不生

    成语拼音:
    cùn cǎo bù shēng
    成语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212

    层出叠见

    成语拼音:
    céng chū dié jiàn
    成语解释: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成语出处:
    清 纪昀《目录后校记》:“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213

    从长计议

    成语拼音:
    cóng cháng jì yì
    成语解释: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成语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214

    绰绰有余

    成语拼音:
    chuò chuò yǒu yú
    成语解释: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也作“绰绰有余”、“绰有宽裕”。
    成语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防边上》:“崇山峻岭所在俱有,诚使其险要,多筑土垒,则进攻退守,绰绰有余。”
    215

    苍翠欲滴

    成语拼音:
    cāng cuì yù dī
    成语解释:
    苍:青色;翠:青绿色。翠绿的颜色像要滴下来。形容草木茂盛;充满生机。也形容文句精彩。
    成语出处:
    宋 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16

    长此以往

    成语拼音:
    cháng cǐ yǐ wǎng
    成语解释: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217

    残冬腊月

    成语拼音:
    c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
    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218

    赤地千里

    成语拼音:
    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成语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219

    唱对台戏

    成语拼音:
    chàng duì tái xì
    成语解释: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成语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0章:“他们喊他们的,咱们不跟他们唱对台戏。”
    220

    春寒料峭

    成语拼音:
    chūn hán liào qiào
    成语解释: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景物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