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的成语 (921个)

    581

    单丝不成线

    成语拼音: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
    成语解释:
    一根丝绞不成线。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582

    斗粟尺布

    成语拼音:
    dǒu sù chǐ bù
    成语解释:
    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成语出处:
    《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583

    滴水穿石

    成语拼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84

    刀山火海

    成语拼音:
    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
    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成语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585

    电闪雷鸣

    成语拼音:
    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喻快速有力。也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586

    登山小鲁

    成语拼音:
    dēng shān xiǎo lǔ
    成语解释:
    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87

    冬扇夏炉

    成语拼音:
    dōng shàn xià lú
    成语解释:
    喻不合时宜
    成语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588

    东施效颦

    成语拼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成语解释: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589

    东食西宿

    成语拼音:
    dōng shí xī sù
    成语解释:
    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成语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590

    东山再起

    成语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591

    斗升之水

    成语拼音:
    dǒu shēng zhī shuǐ
    成语解释:
    喻微薄的资助。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592

    夺胎换骨

    成语拼音:
    duó tāi huàn gǔ
    成语解释:
    夺别人之胎以转生;换己之凡骨为仙骨。本道家语。后喻学习前人文学艺术的立意和技巧以创新。也喻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 换骨夺胎法》引黄庭坚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593

    断头将军

    成语拼音:
    duàn tóu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
    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594

    戴头识脸

    成语拼音:
    dài tóu shí liǎn
    成语解释:
    喻有面子有身分。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595

    打退堂鼓

    成语拼音:
    dǎ tuì táng gǔ
    成语解释: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596

    东涂西抹

    成语拼音:
    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597

    大题小作

    成语拼音:
    dà tí xiǎo zuò
    成语解释: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成语出处: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598

    当头一棒

    成语拼音:
    dāng tóu yī bàng
    成语解释:
    迎头一棍子。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599

    断线风筝

    成语拼音: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成语解释:
    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
    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600

    丢下耙儿弄扫帚

    成语拼音:
    diū xià pá er nòng sào zhǒu
    成语解释: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喻事情总做不完。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
    * 比如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