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的成语 (305个)

    261

    备尝艰苦

    成语拼音:
    bèi cháng jiān kǔ
    成语解释: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
    《纪闻 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262

    变幻莫测

    成语拼音:
    biàn huàn mò cè
    成语解释: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263

    变化莫测

    成语拼音:
    biàn huà mò cè
    成语解释: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成语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264

    不可端倪

    成语拼音:
    bù kě duān ní
    成语解释: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265

    伯乐相马

    成语拼音:
    bó lè xiàng mǎ
    成语解释: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成语出处: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266

    悲天悯人

    成语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成语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成语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267

    层出不穷

    成语拼音:
    céng chū bù qióng
    成语解释: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268

    插翅难飞

    成语拼音:
    chā chì nán fēi
    成语解释:
    即使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无法逃脱。也作“插翅难逃”。
    成语出处: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战功》:“王直细细叫人探视,见四面官兵围得铁桶一般,插翅难飞。”
    269

    插翅难逃

    成语拼音:
    chā chì nán táo
    成语解释: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成语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7回:“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270

    触目惊心

    成语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成语出处: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271

    怵目惊心

    成语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g
    成语解释: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
    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272

    大放厥词

    成语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273

    飞黄腾达

    成语拼音:
    fēi huáng téng dá
    成语解释: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形容神马腾空飞驰。像飞黄神马似的腾空飞驰。比喻升迁很快。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274

    翻然悔悟

    成语拼音:
    fān rán huǐ wù
    成语解释: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彻底地转变。形容彻底觉悟过来;思想大转变。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袁机仲书》:“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
    275

    蜂屯蚁聚

    成语拼音:
    fēng tún yǐ jù
    成语解释: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成语出处:
    《宋书 索虏传》:“首尾逼畏,蜂屯蚁聚,假息旦夕,岂复能超蹈长河,以当堂堂之阵哉。”
    276

    盖棺论定

    成语拼音:
    gài guān lùn dìng
    成语解释:
    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成语出处:
    《明史 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277

    交口称赞

    成语拼音:
    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
    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
    《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278

    筋疲力尽

    成语拼音:
    jīn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279

    精疲力尽

    成语拼音:
    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280

    筋疲力竭

    成语拼音:
    jīn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韩愈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