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的成语 (1028个)

    761

    揽火

    成语拼音:
    zhāo fēng lǎn huǒ
    成语解释:
    比喻招惹是非。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揽火。”
    762

    止燎

    成语拼音:
    zòng fēng zhǐ liáo
    成语解释:
    用鼓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成语出处:
    隋 王通《中说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止燎尔。”
    763

    中冓之言

    成语拼音:
    zhōng gòu zhī yán
    成语解释: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化的丑话。
    成语出处:
    《诗经·鄘·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764

    逐日追

    成语拼音:
    zhú rì zhuī fēng
    成语解释:
    逐日:追逐太阳;追:追赶。形容马跑得极快。
    成语出处:
    《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弓则吟猿落雁。”
    765

    正始之音

    成语拼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成语解释:
    ①指魏晋玄谈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成语出处: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766

    醉玉颓山

    成语拼音:
    zuì yù tuí shān
    成语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采。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767

    别创一格

    成语拼音:
    bié chuàng yí gé
    成语解释:
    指开创一种新的格或形式。
    成语出处: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768

    鼻端出火

    成语拼音:
    bí duān chū huǒ
    成语解释:
    形容意气发;情绪激昂。
    成语出处:
    见“鼻头出火”。
    769

    比户可封

    成语拼音:
    bǐ hù kě fēng
    成语解释: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俗淳美。
    成语出处:
    见“比屋可封”。
    770

    百花齐放

    成语拼音:
    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77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成语拼音: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
    成语解释: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成语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772

    别开一格

    成语拼音:
    bié kāi yí gé
    成语解释:
    指开创一种新的格或形式。
    成语出处:
    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773

    不落窠臼

    成语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成语解释: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774

    变容改俗

    成语拼音:
    biàn róng gǎi sú
    成语解释:
    指改变貌习俗。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775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成语拼音: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成语解释: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776

    不识不知

    成语拼音:
    bù shí bù zhī
    成语解释: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淳朴。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777

    比屋而封

    成语拼音:
    bǐ wū ér fēng
    成语解释: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俗淳美。
    成语出处:
    《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778

    春和景明

    成语拼音:
    chūn hé jǐng míng
    成语解释:
    春光和煦,景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779

    惨绿年华

    成语拼音:
    cǎn lǜ nián huá
    成语解释:
    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惨绿年华记忆真。”
    780

    缠绵蕴藉

    成语拼音:
    chán mián yùn jiè
    成语解释: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成语出处:
    清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 风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