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 (442个)

    361

    不耻下问

    成语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362

    不可理喻

    成语拼音:
    bù kě lǐ yù
    成语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363

    鞭辟入里

    成语拼音:
    biān pì rù lǐ
    成语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364

    不亦乐乎

    成语拼音:
    bù yì lè hū
    成语解释: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65

    才疏学浅

    成语拼音:
    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学问不深。
    成语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366

    处心积虑

    成语拼音:
    chǔ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成语出处:
    《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367

    各行其是

    成语拼音:
    gè xíng qí shì
    成语解释: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368

    刚正不阿

    成语拼音:
    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369

    恍然大悟

    成语拼音:
    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370

    骇人听闻

    成语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吃惊。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371

    挥洒自如

    成语拼音:
    huī sǎ zì rú
    成语解释: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372

    见异思迁

    成语拼音:
    jiàn yì sī qiān
    成语解释: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373

    脍炙人口

    成语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成语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374

    龙飞凤舞

    成语拼音:
    lóng fēi fèng wǔ
    成语解释: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375

    目不暇接

    成语拼音:
    mù bù xiá jiē
    成语解释: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成语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376

    买椟还珠

    成语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77

    破镜重圆

    成语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成语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成语出处:
    宋 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378

    巧夺天工

    成语拼音:
    qiǎo duó tiān gōng
    成语解释: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超。
    成语出处:
    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379

    恰如其分

    成语拼音:
    qià rú qí fèn
    成语解释: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380

    杞人忧天

    成语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成语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