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C式的成语 (1450个)

    781

    一步一个脚印

    成语拼音: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成语解释:
    比喻做事踏实。
    成语出处:
    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782

    亦步亦趋

    成语拼音:
    yì bù yì qū
    成语解释: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783

    一步一趋

    成语拼音:
    yī bù yī qū
    成语解释: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成语出处: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784

    一悲一喜

    成语拼音:
    yī bēi yī xǐ
    成语解释: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成语出处:
    《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785

    有利有弊

    成语拼音:
    yǒu lì yǒu bì
    成语解释: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成语出处: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786

    亦趋亦步

    成语拼音:
    yì qū yì bù
    成语解释:
    见“亦步亦趋”。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787

    知彼知己

    成语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成语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788

    足兵足食

    成语拼音:
    zú bīng zú shí
    成语解释:
    见“足食足兵”。
    成语出处: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789

    知己知彼

    成语拼音:
    zhī jǐ zhī bǐ
    成语解释: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790

    足食足兵

    成语拼音:
    zú shí zú bīng
    成语解释: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791

    百发百中

    成语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成语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792

    百举百全

    成语拼音:
    bǎi jǔ bǎi quán
    成语解释: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793

    半上半下

    成语拼音:
    bàn shàng bàn xià
    成语解释:
    指两可之间。
    成语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794

    百下百全

    成语拼音:
    bǎi xià bǎi quán
    成语解释: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成语出处: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795

    百下百着

    成语拼音:
    bǎi xià bǎi zháo
    成语解释: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796

    大本大宗

    成语拼音:
    dà běn dà zōng
    成语解释:
    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
    《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797

    大吹大擂

    成语拼音:
    dà chuī dà léi
    成语解释: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打鼓;表示庆贺。现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喜庆的筵席。”
    798

    大彻大悟

    成语拼音:
    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799

    大澈大悟

    成语拼音:
    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
    元 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800

    多才多艺

    成语拼音:
    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AABC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