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C式的成语 (1450个)

    861

    相反相成

    成语拼音: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
    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862

    现世现报

    成语拼音:
    xiàn shì xiàn bào
    成语解释:
    现报。
    成语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妄语部》卷九十三:“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
    863

    杂七杂八

    成语拼音:
    zá qī zá bā
    成语解释:
    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成语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里面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
    864

    丢魂丢魄

    成语拼音:
    diū hún diū pò
    成语解释:
    见“丢魂失魄”。
    成语出处: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一个狼扑上来,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才把狼赶走。”
    865

    多能多艺

    成语拼音:
    duō néng duō yì
    成语解释:
    见“多才多艺”。
    成语出处:
    宋·梅尧臣《乞巧赋》:“技之巧不过多能艺,使尔多能多艺,则艺成而迹卑。”
    866

    独清独醒

    成语拼音:
    dúu qīng dú xǐng
    成语解释: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867

    多情多义

    成语拼音:
    duō qíng duō yì
    成语解释:
    指重情谊
    成语出处: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868

    递胜递负

    成语拼音:
    dì shèng dì fù
    成语解释:
    指胜负交替
    成语出处:
    清 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869

    独是独非

    成语拼音:
    dú shì dú fēi
    成语解释:
    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忠义传上 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870

    递兴递废

    成语拼音:
    dì xīng dì fèi
    成语解释:
    谓有兴有废。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时作也。”
    871

    多嘴多舌

    成语拼音:
    duō zuǐ duō shé
    成语解释: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成语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872

    而今而后

    成语拼音:
    ér jīn ér hòu
    成语解释:
    而:语助词。从今以后。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恃君览 长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旧唐书 卢藏用传》:“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
    873

    恶声恶气

    成语拼音:
    è shēng è qì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成语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874

    恶衣恶食

    成语拼音:
    è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75

    匪夷匪惠

    成语拼音:
    fěi jí fěi huì
    成语解释: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成语出处:
    《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876

    非亲非故

    成语拼音:
    fēi qīn fēi gù
    成语解释: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成语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877

    匪石匪席

    成语拼音:
    fěi shí fěi xí
    成语解释: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成语出处: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878

    吠形吠声

    成语拼音:
    fèi xíng fèi shēng
    成语解释: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879

    吠影吠声

    成语拼音:
    fèi yǐng fèi shēng
    成语解释: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条狗看见生人叫起来;很多狗听到叫声也跟着叫起来。比喻不察真情;跟着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880

    附影附声

    成语拼音:
    fù yǐng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
    清·钮琇《觚剩·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
    * AABC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