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C式的成语 (1450个)

    881

    佹得佹失

    成语拼音:
    guǐ dé guǐ shī
    成语解释: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成语出处:
    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旧感图》诗:“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882

    亘古亘今

    成语拼音:
    gèn gǔ gèn jīn
    成语解释: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883

    各就各位

    成语拼音:
    gè jiù gè wèi
    成语解释:
    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成语出处:
    徐迟《汉水桥头》:“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
    884

    公是公非

    成语拼音:
    gōng shì gōng fēi
    成语解释:
    公认的是非。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885

    归十归一

    成语拼音:
    guī shí guī yī
    成语解释:
    谓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886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成语拼音: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成语出处:
    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887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成语拼音: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
    成语解释:
    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888

    狗心狗行

    成语拼音:
    gǒu xīn gǒu xíng
    成语解释: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玩的是狗气狗声,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889

    呼庚呼癸

    成语拼音:
    hū gēng hū guǐ
    成语解释:
    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890

    忽冷忽热

    成语拼音:
    hū lěng hū rè
    成语解释:
    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成语出处:
    鲁迅《而已集 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891

    胡里胡涂

    成语拼音:
    hú lǐ hú tú
    成语解释:
    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新药》:“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892

    糊里糊涂

    成语拼音:
    hú lǐ hú tú
    成语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893

    合情合理

    成语拼音:
    hé qíng hé lǐ
    成语解释:
    符合情理
    成语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894

    绘声绘色

    成语拼音:
    huì shēng huì sè
    成语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895

    绘声绘影

    成语拼音:
    huì shēng huì yǐng
    成语解释: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896

    绘影绘声

    成语拼音:
    huì yǐng huì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
    清 忧患余生《序》:“而壹意孤行,为若辈绘影绘声,定一不磨之铁案。”
    897

    胡作胡为

    成语拼音:
    hú zuò hú wéi
    成语解释:
    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
    洪深《赵阎王》第六幕:“我没有法子,只好依从,到后来溜了手,才胡作胡为的呀!”
    898

    久而久之

    成语拼音:
    jiǔ ér jiǔ zhī
    成语解释: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899

    己饥己溺

    成语拼音:
    jǐ jī jǐ nì
    成语解释: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900

    己溺己饥

    成语拼音:
    jǐ nì jǐ jī
    成语解释: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AABC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