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C式的成语 (1450个)

    141

    不茶不饭

    成语拼音:
    bù chá bù fàn
    成语解释: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成语出处: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142

    百依百从

    成语拼音:
    bǎi yī bǎi cóng
    成语解释:
    百:比喻很多;依:顺从;从:跟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味顺从
    成语出处:
    杨纤如《伞》:“讨厌他过于粗暴鲁莽,常办错事,喜爱他忠实听话,百依百从。”
    143

    称王称霸

    成语拼音: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成语解释: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144

    多愁多病

    成语拼音:
    duō chóu duō bìng
    成语解释: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成语出处:
    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145

    不得不尔

    成语拼音:
    bù dé bù ěr
    成语解释: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146

    毕恭毕敬

    成语拼音:
    bì gōng bì jìng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成语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147

    必恭必敬

    成语拼音:
    bì gōng bì jìng
    成语解释: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148

    不古不今

    成语拼音:
    bù gǔ bù jīn
    成语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成语出处: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149

    不瞽不聋

    成语拼音:
    bù gǔ bù lóng
    成语解释:
    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
    成语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150

    必躬必亲

    成语拼音:
    bì gōng bì qīn
    成语解释: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成语出处:
    《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151

    不今不古

    成语拼音:
    bù jīn bù gǔ
    成语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成语出处:
    西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152

    不即不离

    成语拼音:
    bù jí bù lí
    成语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153

    不疾不徐

    成语拼音:
    bù jí bù xú
    成语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成语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154

    不禁不由

    成语拼音:
    bù jīn bù yóu
    成语解释:
    指不由自主。
    成语出处:
    《儿妇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155

    不愧不怍

    成语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成语解释: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156

    不伦不类

    成语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成语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157

    不冷不热

    成语拼音:
    bù lěng bù rè
    成语解释: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158

    不磷不缁

    成语拼音:
    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159

    不破不立

    成语拼音:
    bù pò bù lì
    成语解释: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成语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160

    不仁不义

    成语拼音:
    bù rén bù yì
    成语解释: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ABCC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