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义理的成语 (11个)

    1

    辞严

    成语拼音:
    cí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
    辞:言词,语言。:道。言辞严厉,正大。
    成语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2

    寻行数墨

    成语拼音:
    xún háng shǔ mò
    成语解释: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
    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
    3

    薄云天

    成语拼音:
    yì bó yún tiān
    成语解释:
    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气之盛;也指之高妙。
    成语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薄云天。”
    4

    研幾析

    成语拼音:
    yán jī xī lǐ
    成语解释:
    幾:隐微,事物苗头。研究隐微的现象,分析精深的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弘雅夷远。”
    5

    深文奥

    成语拼音:
    shēn wén ào yì
    成语解释:
    奥:含深,不好解。文词、言语艰深,含晦涩难懂
    成语出处:
    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6

    辩才无碍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7

    辩才无阂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hé
    成语解释: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8

    师出无名

    成语拼音:
    shī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师:军队;名:名由。出兵没有正当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由。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9

    汪洋自肆

    成语拼音:
    wāng yáng zì sì
    成语解释:
    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浑厚,深广。肆:放纵。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豪放自如。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10

    席上之珍

    成语拼音:
    xí shàng zhī zhēn
    成语解释:
    筵席上的珍品。比喻至美的或人才。
    成语出处:
    《礼记 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11

    支分节解

    成语拼音:
    zhī fēn jié jiě
    成语解释: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详尽中肯。
    成语出处: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关于义理的成语 形容义理的成语 描述义理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