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 yìlǐ
[argumentation ]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清· 刘开《问说》
微言大义之理。
如:「清末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相互为用。」
道德公理。
《淮南子.泰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内容、意义。
《西游记.第二回》:「流字门中,是甚义理?」
人情义理武士道毅力,被这些桎梏束缚的人生是多么滑稽,多么可笑!然而,正是在这些束缚之下,人生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