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人比人的成语 (1118个)

    181

    笔下生花

    成语拼音:
    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
    喻文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182

    不饮盗泉

    成语拼音:
    bù yǐn dào quán
    成语解释:
    喻为廉洁。
    成语出处: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183

    毕雨箕风

    成语拼音:
    bì yǔ jī fēng
    成语解释: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成语出处:
    《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
    184

    白云青舍

    成语拼音:
    bái yún qīng shè
    成语解释:
    喻在异乡思念亲
    成语出处:
    185

    鲍鱼之肆

    成语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成语解释:
    卖咸鱼的店。喻坏成堆的地方。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与善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86

    百足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一时不易垮台。
    成语出处: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187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成语拼音: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成语解释: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喻解救危难中的
    成语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188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成语解释:
    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出处: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189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一时不易垮台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190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成语解释:
    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出处: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191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一时不易垮台。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192

    长安居大不易

    成语拼音: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成语解释:
    本为唐代诗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成语出处:
    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193

    臭不可当

    成语拼音:
    chòu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
    当:承受。臭得使受不了。名声极坏。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嶢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194

    臭不可闻

    成语拼音:
    chòu bù kě wén
    成语解释:
    臭得使受不了。名声极坏。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195

    秤不离砣

    成语拼音:
    chèng bù lí tuó
    成语解释:
    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成语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196

    吃闭门羹

    成语拼音:
    chī bì mén gēng
    成语解释:
    羹:流汁食品。喻串门时,主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成语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197

    寸草不留

    成语拼音:
    cùn cǎo bù liú
    成语解释: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喻把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
    成语出处:
    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198

    楚材晋用

    成语拼音:
    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语解释:
    楚国的才为晋国所用。喻本国的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199

    唱筹量沙

    成语拼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成语解释: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
    成语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200

    蠢蠢思动

    成语拼音:
    chǔn chǔn sī dòng
    成语解释: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喻敌策划进攻或坏准备捣乱破坏
    成语出处:
    沙汀《困兽记》:“而这个念头,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叫他得不到安静。”
    * 关于人比人的成语 形容人比人的成语 描述人比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