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单位的成语 (59个)

    21

    宫墙重仞

    成语拼音:
    gōng qiáng chóng rèn
    成语解释:
    宫:宫殿;重:多;仞:古代长度,周时为八尺,汉时为七尺。比喻学问渊博,不可企及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22

    更深夜静

    成语拼音:
    gēng shēn yè jìng
    成语解释:
    更:旧时夜间计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益州西睦和尚》:“更深夜静,共伊相商。”
    23

    广种薄收

    成语拼音:
    guǎng zhòng bó shōu
    成语解释:
    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成语出处:
    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24

    毫厘千里

    成语拼音:
    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25

    毫厘丝忽

    成语拼音:
    háo lí sī hū
    成语解释: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26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成语拼音: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27

    祸生于忽

    成语拼音:
    huò shēng yú hū
    成语解释:
    忽:古代长度,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28

    近在咫尺

    成语拼音:
    jìn zài zhǐ chǐ
    成语解释:
    咫:古代长度;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29

    开足马力

    成语拼音:
    kāi zú mǎ lì
    成语解释: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成语出处:
    30

    力敌千钧

    成语拼音:
    lì dí qiān jūn
    成语解释: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成语出处:
    《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31

    漏尽更阑

    成语拼音:
    lòu jìn gēn lán
    成语解释: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更:夜间计时;阑:尽。夜深的时候。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襄阳会》:“直等的漏尽更阑,街衢静悄。”
    32

    雷霆万钧

    成语拼音:
    léi tíng wàn yūn
    成语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3

    墨丈寻常

    成语拼音:
    mò zhàng xún cháng
    成语解释:
    古代重量,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34

    内查外调

    成语拼音:
    nèi chá wài diào
    成语解释:
    指在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35

    贫无担石

    成语拼音:
    pín wú dàn dàn
    成语解释:
    担:古代重量,1担=100市斤;石:容量:1石=10斗。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叙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
    36

    千钧一发

    成语拼音:
    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成语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37

    千钧重负

    成语拼音:
    qiān jūn zhòng fù
    成语解释:
    钧:古代的重量,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成语出处:
    《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38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成语拼音: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成语解释:
    镒:古代重量,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成语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39

    水泼不进

    成语拼音:
    shuǐ pō bù jìn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拒绝和外界来往
    成语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40

    上上下下

    成语拼音:
    shàng shàng xià xià
    成语解释:
    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的整体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 关于单位的成语 形容单位的成语 描述单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