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定不定的成语 (275个)

    221

    横恩滥赏

    成语拼音:
    héng ēn làn shǎng
    成语解释:
    符合规的赏赐。
    成语出处:
    宋·叶適《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冗兵冗吏,所宜痛减;横恩滥赏,可辄启。”
    222

    祸福无门

    成语拼音:
    huò fú wú mén
    成语解释:
    无门:没有数;是天意。灾祸与好运的来临全是命中注的;全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223

    海枯石烂

    成语拼音:
    hǎi kū shí làn
    成语解释: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永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成语出处: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224

    毫无疑问

    成语拼音:
    háo wú yí wèn
    成语解释:
    存在问题,十分肯
    成语出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225

    九合一匡

    成语拼音:
    jiǔ hé yī kuāng
    成语解释: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安的政局得以安。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226

    见异思迁

    成语拼音:
    jiàn yì sī qiān
    成语解释: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喜爱专一。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见异物而迁焉。”
    227

    抗颜为师

    成语拼音:
    kàng yán wéi shī
    成语解释:
    抗颜: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屈。为师:为人师表。为他人所制约,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228

    禄无常家

    成语拼音:
    lù wú cháng jiā
    成语解释:
    禄:福。指福禄没有变的
    成语出处:
    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229

    两意三心

    成语拼音:
    liǎng yì sān xīn
    成语解释: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决或意见
    成语出处: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230

    木形灰心

    成语拼音:
    mù xíng huī xīn
    成语解释:
    形:形体。比喻受外物干扰,意志坚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231

    木已成舟

    成语拼音:
    mù yǐ chéng zhōu
    成语解释: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局;可挽回。
    成语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232

    没衷一是

    成语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成语解释: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能决哪一方面对
    成语出处:
    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233

    南山可移

    成语拼音:
    nán shān kě yí
    成语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案,可更改。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234

    破釜沉船

    成语拼音:
    pò fǔ chén chuán
    成语解释:
    破:打破;釜:锅;沉:击沉。比喻下必死的决心,顾一切地战斗到底
    成语出处:
    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昄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
    235

    判若两人

    成语拼音:
    pàn ruò liǎng rén
    成语解释:
    判:判断;评;若:好像。评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同。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236

    怕三怕四

    成语拼音:
    pà sān pà sì
    成语解释:
    这也怕,那也怕。比喻顾虑太多,能做出决
    成语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昌叫你写,就是说你行,叫你拿主张。你怕三怕四干什么。”
    237

    鹊巢鸠占

    成语拼音:
    què cháo jiū zhàn
    成语解释:
    斑鸠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成语出处:
    《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238

    栖栖遑遑

    成语拼音:
    qī qī huáng huáng
    成语解释:
    栖栖:忙忙碌碌安的样子。遑遑:匆忙的样子。忙碌安,到处奔波。亦作“栖栖惶惶”。
    成语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过栖栖遑遑,总要一车两马,我看常肃先生去买了车马再去实行才行。”
    239

    是古非今

    成语拼音:
    shì gǔ fēi jīn
    成语解释:
    是:认为对;非:认为对,以为然。指加分析地肯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且儒雅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知所守,何足委任!”
    240

    神气自若

    成语拼音:
    shén qì zì ruò
    成语解释:
    自若:如常。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神情
    成语出处:
    《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 关于定不定的成语 形容定不定的成语 描述定不定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