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定不定的成语 (275个)

    121

    染苍染黄

    成语拼音:
    rǎn cāng rǎn huáng
    成语解释:
    苍:青色。比喻变化,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22

    若有所失

    成语拼音:
    ruò yǒu suǒ shī
    成语解释: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的样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123

    若有所丧

    成语拼音:
    ruò yǒu suǒ sàng
    成语解释: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成语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124

    若有所亡

    成语拼音:
    ruò yǒu suǒ wáng
    成语解释: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成语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125

    如坐针毡

    成语拼音:
    rú zuò zhēn zhān
    成语解释: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坐立安。
    成语出处: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126

    十步九回头

    成语拼音:
    shí bù jiǔ huí tóu
    成语解释:
    走十步,回头看九次。形容恋恋舍。比喻犹豫
    成语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127

    石赤

    成语拼音:
    shí chì bù duó
    成语解释: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可改变。比喻意志坚移。
    成语出处:
    汉·杨雄《太玄·度》:“石赤夺,节士之必。测曰:石赤夺,可与有要也。”
    128

    神魂颠倒

    成语拼音:
    shén hún diān dǎo
    成语解释: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思想。”
    129

    神魂荡扬

    成语拼音:
    shén hún dàng yáng
    成语解释:
    荡:摇动;扬:飞起。形容精神飘忽
    成语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磐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者黎神魂荡扬,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
    130

    神魂撩乱

    成语拼音:
    shén hún liáo luàn
    成语解释:
    撩乱:同“缭乱”,纷乱。指心神纷乱
    成语出处:
    宋·杨泽民《夜游宫》:“致得心肠转。教令得神魂撩乱。”
    131

    失魂落魄

    成语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成语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惜余生。”
    132

    四海为家

    成语拼音:
    sì hǎi wéi jiā
    成语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133

    水流花落

    成语拼音:
    shuǐ liú huā luò
    成语解释:
    ①喻飘泊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成语出处:
    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134

    神情恍惚

    成语拼音:
    shén qíng huǎng hū
    成语解释:
    神志清,心神
    成语出处: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复如常。”
    135

    爽然若失

    成语拼音:
    s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爽然:主意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36

    誓死

    成语拼音:
    shì sǐ bù èr
    成语解释: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变。至死也变心。形容意志坚专一。
    成语出处: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二。”
    137

    誓死

    成语拼音:
    shì sǐ bù èr
    成语解释:
    立誓至死生二心。形容忠贞渝或意志坚专一。
    成语出处:
    《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贰。”
    138

    首鼠两端

    成语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
    首鼠:踌躇决。在两者之间犹豫决或动摇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139

    首鼠模棱

    成语拼音:
    shǒu shǔ mó léng
    成语解释:
    首鼠:踌躇决;模棱:含糊。形容犹豫决、动摇
    成语出处:
    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140

    闪烁其辞

    成语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成语解释: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
    * 关于定不定的成语 形容定不定的成语 描述定不定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