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情况的成语 (281个)

    201

    十万火速

    成语拼音:
    shí wàn huǒ sù
    成语解释:
    形容在紧急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成语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我立刻收拾着行李,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
    202

    时移势迁

    成语拼音:
    shí yí shì qiān
    成语解释:
    时候不同,也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203

    守株缘木

    成语拼音:
    shǒu zhū yuán mù
    成语解释:
    比喻不根据实际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成语出处: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椽木乎?”
    204

    体察民

    成语拼音:
    tǐ chá mín qíng
    成语解释:
    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
    205

    通古达变

    成语拼音:
    tōng gǔ dá biàn
    成语解释: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灵活行事。
    成语出处:
    宋·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206

    头脑冷静

    成语拼音:
    tóu nǎo lěng jìng
    成语解释: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成语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头脑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207

    通权达变

    成语拼音:
    tōng quán dá biàn
    成语解释: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通晓权宜;适应变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灵活变通。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208

    泰然自若

    成语拼音:
    tài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209

    投石问路

    成语拼音:
    tóu shí wèn lù
    成语解释: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210

    谈笑自若

    成语拼音:
    tán xiào zì ruò
    成语解释:
    指在不平常的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211

    问寒问热

    成语拼音:
    wèn hán wèn rè
    成语解释: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形容十分关切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有时遇见薛蝌,他便姣姣乔乔、姣姣痴痴的问寒问热,忽喜忽嗔。”
    212

    闻雷失箸

    成语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成语解释:
    比喻借别的事掩饰自己的真实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213

    望门投止

    成语拼音:
    wàng mén tóu zhǐ
    成语解释: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14

    物伤其类

    成语拼音:
    wù shāng qí lèi
    成语解释:
    伤:悲伤;同;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215

    五脏六腑

    成语拼音:
    wǔ zàng liù fǔ
    成语解释: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
    成语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216

    罔知所措

    成语拼音:
    wǎng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
    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成语出处:
    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217

    枵腹重趼

    成语拼音:
    xiāo fù chóng jiǎn
    成语解释:
    枵:空虚;枵腹:饿肚子;重趼:层层老茧。形容忍饥挨饿,长途跋涉的
    成语出处:
    《清史稿·方观承传》:“岁与兄永徒步至塞外营养,往来南北,枵腹重趼。”
    218

    相机而行

    成语拼音:
    xiàng jī ér xíng
    成语解释:
    相机:观察当时。看当时的具体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
    219

    相机而言

    成语拼音:
    xiàng jī ér yán
    成语解释:
    相机:观察当时。观察适当的说话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倘若吾王问及,不免相机而言。”
    220

    虚名在外

    成语拼音:
    xū míng zài wài
    成语解释:
    虚名:与实际不符的名声。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
    成语出处:
    * 关于情况的成语 形容情况的成语 描述情况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