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情况的成语 (281个)

    261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成语拼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成语解释: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也会害怕
    成语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262

    朝不保暮

    成语拼音:
    zhāo bù bǎo mù
    成语解释: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危急或境遇窘迫。
    成语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263

    朝不保夕

    成语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成语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264

    自报公议

    成语拼音:
    zì bào gōng yì
    成语解释:
    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由群众讨论评议
    成语出处:
    265

    朝不及夕

    成语拼音:
    zhāo bù jí xī
    成语解释:
    形容危急。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266

    知彼知己

    成语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成语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267

    主观臆断

    成语拼音:
    zhǔ guān yì duàn
    成语解释: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成语出处:
    268

    主观主义

    成语拼音:
    zhǔ guān zhǔ yì
    成语解释: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成语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269

    纵横交错

    成语拼音:
    zòng héng jiāo cuò
    成语解释: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交错:交叉;错杂。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复杂;交叉点很多。也作“纵横交贯”。
    成语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仪》第一卷:“陪洙酒之席去耳皆德者,纵横交错。”
    270

    纵横交贯

    成语拼音:
    zòng héng jiāo guàn
    成语解释: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复杂。
    成语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一:“陪朱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纵横交错。”
    271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成语拼音: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成语解释: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微妙,不便说明。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272

    治乱存亡

    成语拼音:
    zhì luàn cún wáng
    成语解释:
    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273

    治乱兴亡

    成语拼音:
    zhì luàn xīng wáng
    成语解释:
    安定、祸乱、兴盛、灭亡,指国运的各种
    成语出处:
    《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274

    执两用中

    成语拼音: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成语解释: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采取适宜的办法。
    成语出处: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75

    煮弩为粮

    成语拼音:
    zhǔ nǔ wéi liáng
    成语解释:
    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绳。指城被围时,城内绝粮,用弩弦作粮食的代用品。形容绝粮时的艰难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
    276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成语拼音:
    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
    成语解释:
    乍:刚刚,起初;圩:围子。新到一片芦苇地,不知这里边的深浅。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熟悉,行动要谨慎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277

    真人面前不说假

    成语拼音: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
    成语解释: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的人面前不说假话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278

    朝夕不保

    成语拼音:
    zhāo xī bù bǎo
    成语解释: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
    279

    真相大白

    成语拼音:
    zhēn xiàng dà bái
    成语解释: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完全弄清楚了。
    成语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280

    自相践踏

    成语拼音:
    zì xiāng jiàn tà
    成语解释:
    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 关于情况的成语 形容情况的成语 描述情况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