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所说的成语 (16个)

    1

    传闻异辞

    成语拼音:
    chuán wén yì cí
    成语解释: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异辞:原指措词有不同,后指法不一致。指传不一致。
    成语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见异辞,闻异辞,传闻异辞。”
    2

    盲人摸象

    成语拼音:
    máng rén mō xiàng
    成语解释:
    佛经故事;传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3

    撒豆成兵

    成语拼音:
    sā dòu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戏曲中的一种法术。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4

    众口同声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大家的都一样
    成语出处:
    清·钱彩《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5

    魂亡魄失

    成语拼音:
    hún wáng pò shī
    成语解释:
    魂、魄:即迷信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
    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6

    言之有故

    成语拼音:
    yán zhī yǒu gù
    成语解释:
    的话有根据。
    成语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深恶也。”
    7

    百口同声

    成语拼音:
    bǎi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大家的都一样。
    成语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8

    刀山剑树

    成语拼音:
    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
    佛教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9

    果如其言

    成语拼音:
    guǒ rú qí yán
    成语解释:
    果:果真,诚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果然像的那样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
    10

    交梨火枣

    成语拼音:
    jiāo lí huǒ zǎo
    成语解释:
    道教经书中的“仙果”。
    成语出处:
    《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11

    剑树刀山

    成语拼音:
    jiàn shù dāo shān
    成语解释:
    佛教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12

    行不顾言

    成语拼音:
    xíng bù gù yán
    成语解释:
    顾言:顾及自己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13

    询事考言

    成语拼音:
    xún shì kǎo yán
    成语解释: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做的事和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成语出处:
    《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14

    言多失实

    成语拼音:
    yán duō shī shí
    成语解释:
    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15

    一面虚词

    成语拼音:
    yī miàn xū cí
    成语解释:
    单方面的假话
    成语出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16

    言之成理

    成语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语解释:
    之:代词;指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关于所说的成语 形容所说的成语 描述所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