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用来的成语 (154个)

    141

    应天顺时

    成语拼音:
    yìng tiān shùn shí
    成语解释:
    应:适应。应天命顺时势。颂扬新建立的封建朝代
    成语出处:
    《晋书·元帝纪》:“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142

    一薰一莸

    成语拼音:
    yī xūn yī yóu
    成语解释:
    薰:香草。莸:臭草。香臭夹杂,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故比喻一善一恶之中,善易消而恶难除。有两个意思:(1)比喻善易消恶易存,或善不能止恶,恶能消善。(2)一香一臭,善恶分明。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左传》 僖公四年: 一薰一莸, 十年尚犹有臭。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14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语拼音: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成语解释: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勉励自己。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144

    一针见血

    成语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145

    贞节牌坊

    成语拼音:
    zhēn jié pái fāng
    成语解释:
    古时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指坚贞不二的标志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监门口也盖不得那贞节牌坊。”
    146

    属纩含饭

    成语拼音:
    zhǔ kuàng hán fàn
    成语解释: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含饭: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殓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0回:“不孝于先严见背之日,未获属纩含饭,是尚何以靦颜而为人子也耶!”
    147

    糟糠之妇

    成语拼音:
    zāo kāng zhī fù
    成语解释:
    糟糠:穷人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出处:
    元·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允备贞洁韦柔之德,糟糠之妇,今始见之。”
    148

    正人君子

    成语拼音:
    zhèng rén jūn zǐ
    成语解释: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149

    遮羞布

    成语拼音:
    zhē xiū bù
    成语解释:
    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借指掩盖羞耻的事物
    成语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就是一丝不挂,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
    150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进攻的锐器;盾:古时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51

    招降纳叛

    成语拼音:
    zhāo xiáng nà pàn
    成语解释: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成语出处: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152

    枝叶扶疏

    成语拼音:
    zhī yè fú shū
    成语解释:
    扶疏:繁茂纷披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可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成语出处:
    汉 扬雄《解嘲》:“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
    153

    簪缨世族

    成语拼音:
    zān yīng shì zú
    成语解释: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成语出处:
    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154

    诸子百家

    成语拼音:
    zhū zǐ bǎi jiā
    成语解释: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关于用来的成语 形容用来的成语 描述用来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