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竹简的成语 (24个)

    1

    残章断

    成语拼音:
    cán zhāng duàn jiǎn
    成语解释: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的皮条或绳子。,古代用来书写的片。同“断编残”。
    成语出处:
    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靡有遗者。”
    2

    著乎

    成语拼音:
    zhù hū zhú bó
    成语解释:
    著:写作;帛:古代写字用的和白绢。指著书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功迹著乎帛,传乎后世。”
    3

    著于

    成语拼音:
    zhù yú zhú bó
    成语解释:
    着:写作。帛:和绢。在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成语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4

    著之

    成语拼音:
    zhù zhī zhú bó
    成语解释:
    著:写作;帛:古代写字用的和白绢。指著书
    成语出处: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5

    舍策追羊

    成语拼音:
    shě cè zhuī yáng
    成语解释: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6

    垂名

    成语拼音:
    chuí míng zhú bó
    成语解释:
    垂名:传名。帛:古代供书写用的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成语出处:
    《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帛。”
    7

    功垂

    成语拼音:
    gōng chuí zhú bó
    成语解释:
    垂:流传;帛:古代写字用的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帛,传乎后世。”
    8

    难书

    成语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解释:
    罄:尽;:指可供制成子;书:写。用尽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9

    难书

    成语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解释:
    罄:用尽;,用以写字;书:写。用尽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0

    断编残

    成语拼音:
    jiǎn duàn biān cán
    成语解释:
    ;编:穿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成语出处: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11

    禄马

    成语拼音:
    chōu jiǎn lù mǎ
    成语解释:
    :抽占卦;禄马:禄存与天马。指算命占卦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3回:“因为能与人抽禄马,川中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杨抽马’。”
    12

    功标青史

    成语拼音:
    gō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成语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13

    韦编三绝

    成语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4

    苞苴竿牍

    成语拼音:
    bāo jū gān dú
    成语解释: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15

    不刊之论

    成语拼音: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解释: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16

    笔削褒贬

    成语拼音: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或木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17

    刀笔吏

    成语拼音:
    dāo bǐ lì
    成语解释:
    刀笔:古时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18

    刀笔老手

    成语拼音:
    dāo bǐ lǎo shǒu
    成语解释:
    刀笔:古时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19

    刀笔之吏

    成语拼音:
    dāo bǐ zhī lì
    成语解释:
    刀笔:古时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20

    衡石量书

    成语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语解释: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关于竹简的成语 形容竹简的成语 描述竹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