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于竹帛的意思 著于竹帛的读音和出处

    • zhù
    • zhú
    成语名称:
    著于竹帛
    成语拼音:
    [zhù yú zhú bó]
    成语解释: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成语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成语例句:
    〖示例〗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著于竹帛,只好借口说传授。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著于竹帛
    英文翻译:
    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著于竹帛”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写作 竹帛 竹简 事物 功绩 写入
    更多含义:
    “著于竹帛”指将文字刻写在竹简或丝帛上,强调以物质载体保存文化成果,体现古代记录方式的特点,其他如“名垂青史”侧重个人名誉在史书中永恒流传,“载入史册”突出事件被官方历史收录的权威性,“流芳百世”强调美德或功业跨越时代被传颂,“彪炳千秋”多用于形容功绩辉煌且影响深远,而“镌骨铭心”则偏向情感或记忆的深刻程度,此外,“著于竹帛”更侧重记录行为本身,其余词语多含价值评判或情感色彩,例如“永垂不朽”常用于赞颂精神或事业的永恒性,“口耳相传”则与书面记载形成对比,强调口头传播的延续性。

    “著于竹帛”的单字解释

    】:[zhù]著作:名著。译著。[zhuó]1.同“着1”(zhuó)。2.同“着2”(zhuó)。[zhe]同“”(·zhe)。
    】: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丝织物的总称:布帛。财帛。玉帛。

    “著于竹帛”的近义词

    “著于竹帛”的相关成语

    “著于竹帛”的关联成语

    * 著于竹帛的意思 著于竹帛的成语解释 著于竹帛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