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粮食的成语 (61个)

    1

    兵马未动,草先行

    成语拼音: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成语解释: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2

    糠菜半年

    成语拼音: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成语解释: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
    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3

    民以为天

    成语拼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成语解释: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的重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郦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为天。”
    4

    赍盗,借贼兵

    成语拼音:
    jī dào liáng,jiè zéi bīng
    成语解释:
    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给盗贼,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借贼兵。”
    5

    尽援绝

    成语拼音:
    liáng jìn yuán jué
    成语解释:
    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6

    积草屯

    成语拼音:
    jī cǎo tún liáng
    成语解释:
    储存和草料。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炼士,积草屯。”
    7

    积草囤

    成语拼音:
    jī cǎo tún liáng
    成语解释:
    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和草料等战备物资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囤待战争。”
    8

    借寇兵,赍盗

    成语拼音:
    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语解释: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者也。”
    9

    藉寇

    成语拼音:
    jī liáng jiè kòu
    成语解释:
    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成语出处:
    《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借贼兵也。”
    10

    借贼兵,赍盗

    成语拼音:
    jiè zéi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语解释: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齐所以大破者,以期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赍盗者也。”
    11

    积草

    成语拼音:
    tún liáng jī cǎo
    成语解释:
    储存和草料。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积草之地。”
    12

    红腐贯朽

    成语拼音:
    hóng fǔ guàn xiǔ
    成语解释:
    红腐: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无数。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13

    借寇赍盗

    成语拼音:
    jiè kòu jī dào
    成语解释: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其中近年所买夷炮,约居三分之一,尽以借寇赍盗,深湛愤恨。”
    14

    煮弩为

    成语拼音:
    zhǔ nǔ wéi liáng
    成语解释:
    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绳。指城被围时,城内绝,用弩弦作的代用品。形容绝时的艰难情况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凿山为井,煮弩为,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
    15

    并日而

    成语拼音:
    bìng rì ér shí
    成语解释: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形容生活穷困。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郑玄注:“二日用一日也。”
    16

    不厌精,脍不厌细

    成语拼音: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解释: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斋必变,居必迁坐。不厌精,脍不厌细。”
    17

    为民天

    成语拼音:
    shí wéi mín tiān
    成语解释:
    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为民天,民非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18

    惜衣有衣,惜

    成语拼音:
    xī yī yǒu yī,xī shí yǒu shí
    成语解释:
    惜:爱惜。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才有吃。指珍稀财物不浪费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怎么说福不可享尽?常言道:‘惜衣有衣,惜。’”
    19

    之地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ī dì
    成语解释:
    :不生产。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之地而葬我焉。”
    20

    周粟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成语解释:
    粟:小米,泛指。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之。”
    * 关于粮食的成语 形容粮食的成语 描述粮食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