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经典的成语 (35个)

    1

    成语拼音:
    yǐn jīng jù diǎn
    成语解释:
    引;援解;引用;书;据:依据;籍。引用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
    2

    说法

    成语拼音:
    jiǎng jīng shuō fǎ
    成语解释:
    讲传宗教,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地谈说议论。
    成语出处:
    《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说法。”
    3

    出何

    成语拼音:
    chū hé jīng diǎn
    成语解释:
    谓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成语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
    4

    史子集

    成语拼音:
    jīng shǐ zǐ jí
    成语解释:
    书,儒家;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著作。泛指古代
    成语出处:
    《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史子集四库。”
    5

    引礼

    成语拼音:
    qiān jīng yǐn lǐ
    成语解释:
    援引
    成语出处:
    《北齐书·杜弼传》:“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引礼!’叱令出去。”
    6

    傍注

    成语拼音:
    yī jīng bàng zhù
    成语解释:
    依照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那世上说谎的也尽多,少不得依傍注,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说瞒天谎的祖师。”
    7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的重要。
    成语出处:
    出宋 罗大《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8

    谟训诰

    成语拼音:
    diǎn mó xùn gào
    成语解释:
    ①《尚书》中《尧》、《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之文。
    成语出处:
    《书序》:“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9

    高文大册

    成语拼音:
    gāo wén dà cè
    成语解释: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性著述。
    成语出处:
    宋 汪藻《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10

    言不谙

    成语拼音:
    yán bù ān diǎn
    成语解释:
    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
    成语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
    11

    史百子

    成语拼音:
    jīng shǐ bǎi zǐ
    成语解释:
    学,书,儒家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成语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史百子。”
    12

    不见

    成语拼音:
    bù jiàn jīng zhuàn
    成语解释:
    传:指的著作。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成语出处:
    宋 罗大《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传,却亦甚雅。”
    13

    史百家

    成语拼音:
    jīng shǐ bǎi jiā
    成语解释:
    书,儒家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14

    畔道

    成语拼音:
    lí jīng pàn dào
    成语解释: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成语出处: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畔道之人哉!”
    15

    四书五

    成语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成语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
    成语出处:
    汉 班固《白虎通 五》:“五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16

    送宝

    成语拼音:
    chuán jīng sòng bǎo
    成语解释:
    验。把成功的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成语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17

    暮史朝

    成语拼音:
    mù shǐ zhāo jīng
    成语解释:
    :指儒家。晚上读史书,早晨读书。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
    18

    畔道离

    成语拼音:
    pàn dào lí jīng
    成语解释:
    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成语出处:
    清·洪昇《》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不止。”
    19

    枕籍

    成语拼音:
    zhěn jí jīng shǐ
    成语解释:
    枕着,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成语出处:
    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20

    暮史

    成语拼音:
    zhāo jīng mù shǐ
    成语解释:
    :指旧时奉为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史。形容勤奋读书。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 关于经典的成语 形容经典的成语 描述经典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