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经典的成语 (35个)

    21

    博通

    成语拼音:
    bó tōng jīng jí
    成语解释: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22

    传道穷

    成语拼音:
    chuán dào qióng jīng
    成语解释:
    传:传授;道:孔孟之道;穷:尽;:儒家。传授道理,穷尽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道传道穷,他便说迂而不当。”
    23

    叛道

    成语拼音:
    lí jīng pàn dào
    成语解释:
    离:背离;叛:背叛;:儒家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成语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24

    据古

    成语拼音:
    shǒu jīng jù gǔ
    成语解释:
    守:遵守;;据:依据。遵守,依据古训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守据古,不阿当世。”
    25

    贤传

    成语拼音:
    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成语解释:
    旧指圣人手订的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26

    猎史

    成语拼音:
    yú jīng liè shǐ
    成语解释:
    渔、猎:涉猎。涉猎史籍。指泛读群书,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2卷:“进士王壡,渔猎史之士也。”
    27

    半部论语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成语解释:
    旧时对儒学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宋 罗大《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8

    儒家

    成语拼音:
    rú jiā jīng shū
    成语解释:
    中国儒家学派的著作
    成语出处:
    29

    保残守缺

    成语拼音:
    bǎo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①指汉代今文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
    成语出处:
    《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30

    梵呗圆音

    成语拼音:
    fàn bài yuán yīn
    成语解释:
    梵:清净;呗:佛教的赞歌;圆:圆通。诵佛教,唱佛教赞歌,讲佛教教义。指举行法会
    成语出处:
    鲁迅《法会和歌剧》:“梵呗圆音,竟将为轻歌曼舞所‘加被’,岂不出乎意表也哉!”
    31

    老师宿儒

    成语拼音:
    lǎo shī xiǔ rú
    成语解释: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32

    老手宿儒

    成语拼音:
    lǎo shǒu xiǔ rú
    成语解释: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33

    诗礼传家

    成语拼音:
    shī lǐ chuán jiā
    成语解释:
    谓以儒家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成语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34

    诗云子曰

    成语拼音:
    shī yún zǐ yuē
    成语解释:
    《诗》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著作。
    成语出处: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35

    以文乱法

    成语拼音:
    yǐ wén luàn fǎ
    成语解释:
    文:指儒家的。引用儒家的,非议国家法令。
    成语出处: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关于经典的成语 形容经典的成语 描述经典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