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言言的成语 (698个)

    541

    造语

    成语拼音:
    zuò yán zào yǔ
    成语解释:
    谓编造虚诞的辞。
    成语出处:
    《庄子·盗跖》:“尔作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542

    智足以拒谏,足以饰非

    成语拼音: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n zú yǐ shì fēi
    成语解释: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543

    杯酒

    成语拼音:
    bēi jiǔ yán huān
    成语解释: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
    544

    不可胜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yán
    成语解释: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
    545

    变色之

    成语拼音:
    biàn sè zhī yán
    成语解释: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成语出处:
    《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则下有争斗之患。
    546

    冰炭不,冷热自明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成语解释: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成语出处: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547

    而信

    成语拼音:
    bù yán ér xìn
    成语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而信,不比而周。”
    548

    而喻

    成语拼音:
    bù yán ér yù
    成语解释:
    :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而喻。”
    549

    不知所

    成语拼音:
    bù zhī suǒ yán
    成语解释:
    见“不知所云”。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
    550

    惨不忍

    成语拼音:
    cǎn bù rěn yán
    成语解释:
    惨:悲惨;: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
    551

    出位僭

    成语拼音:
    chū wèi jiàn yán
    成语解释:
    出:超出;僭:超越本分。超越自己的地位说出无权说或不应说的话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惶战交积。”
    552

    观色

    成语拼音:
    chá yán guān sè
    成语解释:
    察;观:仔细看;: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而观色,虑以下人。”
    553

    人过

    成语拼音:
    chǐ yán rén guò
    成语解释: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成语出处:
    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人过。举盛德则仪形着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554

    有章

    成语拼音:
    chū yán yǒu zhāng
    成语解释:
    说话有条理。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555

    持之有故,之有理

    成语拼音: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
    成语解释: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556

    大辩不

    成语拼音:
    dà biàn bù yán
    成语解释: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大辩不,大仁不仁。”
    557

    道古稽今,远合近

    成语拼音: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成语解释: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远者合之近。”
    558

    或中

    成语拼音:
    duō yán huò zhōng
    成语解释: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成语出处: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559

    耳食之

    成语拼音:
    ěr shí zhī yán
    成语解释: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560

    厉色

    成语拼音:
    è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关于言言的成语 形容言言的成语 描述言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