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错误的成语 (215个)

    101

    旧病难医

    成语拼音:
    jiù bìng nán yī
    成语解释:
    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难以改正。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102

    救焚投薪

    成语拼音:
    jiù fén tóu xīn
    成语解释: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103

    积非习贯

    成语拼音:
    jī fēi xí guàn
    成语解释:
    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成语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104

    救焚益薪

    成语拼音:
    jiù fén yì xīn
    成语解释: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
    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105

    救火投薪

    成语拼音:
    jiù huò tóu xīn
    成语解释: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106

    拒谏饰非

    成语拼音:
    jù jiàn shì fēi
    成语解释:
    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107

    纠缪绳违

    成语拼音:
    jiū miù shéng wéi
    成语解释:
    纠:督察,纠正;缪:同“谬”,;绳:纠正;违:过失。纠正与过失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崔沂传》:“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
    108

    旧念复萌

    成语拼音:
    jiù niàn fù máng
    成语解释:
    萌:开始,发生。旧时的念头或想法又重新发生。多指重犯旧时的缺点或
    成语出处:
    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此妇今虽放回,恐其旧念复萌,为害不小。”
    109

    鉴前毖后

    成语拼音:
    jiàn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
    谓把过去的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成语出处: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110

    进退失图

    成语拼音:
    jìn tuì shī tú
    成语解释:
    前进或后退都有。谓指挥失策。
    成语出处:
    《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11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
    成语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12

    矫枉过当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dāng
    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113

    矫枉过直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í
    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114

    矫枉过中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
    唐 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11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成语拼音:
    jīn wú zú chì,rén wú wán rén
    成语解释: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
    成语出处:
    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116

    矫邪归正

    成语拼音:
    jiǎo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
    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走上正道。
    成语出处:
    《晋书 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117

    经验教训

    成语拼音:
    jīng yàn jiào xùn
    成语解释: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成语出处: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118

    咎有应得

    成语拼音:
    jiù yǒu yīng dé
    成语解释:
    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成语出处:
    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119

    尽忠拂过

    成语拼音:
    jìn zhōng bì guò
    成语解释:
    拂:通“弼”,纠正,辅佐。竭尽忠心帮助上级改正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120

    匡救弥缝

    成语拼音:
    kuāng jiù mí fèng
    成语解释:
    指纠正,弥补过失。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 关于错误的成语 形容错误的成语 描述错误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