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问题的成语 (218个)

    161

    文牍主义

    成语拼音:
    wén dú zhǔ yì
    成语解释: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
    成语出处:
    162

    无济于事

    成语拼音:
    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
    成语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163

    亡羊补牢

    成语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解释: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64

    闻噎废食

    成语拼音:
    wén yē fèi shí
    成语解释: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索性不干。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袛园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绝口性命,塞路葱岭,此何异闻噎废食,见蹶停骖者哉?”
    165

    万应灵丹

    成语拼音:
    wàn yìng líng dān
    成语解释: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的办法。
    成语出处:
    166

    万应灵药

    成语拼音:
    wàn yìng líng yào
    成语解释: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能解决任何的好办法。
    成语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看书琐记(二)》:“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167

    文责自负

    成语拼音:
    wén zé zì fù
    成语解释:
    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负全责
    成语出处:
    梁遇春《醉中梦话(一)》:“梦里未必说话,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
    168

    习而不察

    成语拼音:
    xí ér bù chá
    成语解释: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
    成语出处:
    战国·宋·孟轲《孟子》:“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169

    消极应付

    成语拼音:
    xiāo jí yìn fù
    成语解释:
    不求进取地处理
    成语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人对政策对工作采取漠不关心的消极应付态度。”
    170

    癣疥之疾

    成语拼音:
    xuǎn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
    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171

    心明眼亮

    成语拼音:
    xīn míng yǎn liàng
    成语解释: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敏锐;能辨别是非。
    成语出处: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172

    心所谓危

    成语拼音:
    xīn suǒ wèi wēi
    成语解释:
    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的主观认识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173

    细微末节

    成语拼音:
    xì wēi mò jié
    成语解释:
    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
    成语出处:
    古立高《初恋》:“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张志诚感到伤脑筋。”
    174

    小学而大遗

    成语拼音:
    xiǎo xué ér dà yí
    成语解释: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成语出处: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75

    习焉不察

    成语拼音:
    xī yān bù chá
    成语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76

    习焉不觉

    成语拼音:
    xī yān bù jué
    成语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
    成语出处: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177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成语拼音:
    xìn yǐ chuán xìn,yí yǐ chuán yí
    成语解释:
    信:确实;疑:难于确定。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178

    习焉弗察

    成语拼音:
    xí yān fú chá
    成语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179

    小中见大

    成语拼音:
    xiǎo zhōng jiàn dà
    成语解释: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或更深的道理
    成语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180

    先知先觉

    成语拼音:
    xiān zhī xiān jué
    成语解释:
    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 关于问题的成语 形容问题的成语 描述问题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