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食食的成语 (304个)

    121

    少事繁

    成语拼音:
    shí shǎo shì fán
    成语解释:
    见“少事烦”。
    成语出处:
    《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122

    三旬九

    成语拼音:
    sān xún jiǔ shí
    成语解释: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十年著一冠。”
    123

    玉炊桂

    成语拼音:
    shí yù chuī guì
    成语解释:
    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玉炊桂,因鬼见帝。”
    124

    租衣税

    成语拼音:
    shí zū yī shuì
    成语解释: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货志下》:“县官当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125

    指众多

    成语拼音:
    shí zhǐ zhòng duō
    成语解释:
    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成语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指众多,赡畜非易。”
    126

    同盘而

    成语拼音:
    tóng pán ér shí
    成语解释:
    同吃一个盘中的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成语出处:
    《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忍饥相待。”
    127

    望屋而

    成语拼音:
    wàng wū ér shí
    成语解释: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
    成语出处: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横行天下。”
    128

    望屋以

    成语拼音:
    wàng wū yǐ shí
    成语解释:
    见“望屋而”。
    成语出处:
    宋·叶适《外论》:“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129

    鲜衣好

    成语拼音:
    xiān yī hǎo shí
    成语解释:
    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形容生活优裕
    成语出处:
    130

    袭衣兼

    成语拼音:
    xí yī jiān shí
    成语解释:
    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成语出处:
    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131

    鲜衣美

    成语拼音:
    xiān yī měi shí
    成语解释: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品。形容生活优裕。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已不似在先了。”
    132

    衣帛

    成语拼音:
    yī bó shí ròu
    成语解释:
    衣:穿。穿锦衣,吃肉。形容生活富裕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3

    易口以

    成语拼音:
    yì kǒu yǐ shí
    成语解释:
    犹易子而。口,丁口。
    成语出处: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
    134

    税租

    成语拼音:
    yī shí shuì zū
    成语解释:
    指居官禄。同“衣租税”。
    成语出处:
    《汉书 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税租,不与政事。”
    135

    衣宵

    成语拼音:
    yī xiāo shí gàn
    成语解释: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旰餐三惧。”
    136

    足兵足

    成语拼音:
    zú bīng zú shí
    成语解释:
    见“足足兵”。
    成语出处: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137

    其言

    成语拼音:
    zì shí qí yán
    成语解释:
    :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其言。”
    138

    足兵

    成语拼音:
    zú shí zú bīng
    成语解释:
    :粮;兵:武器。粮充足,武备修整。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足兵,民信之矣。’”
    139

    嗷嗷待

    成语拼音:
    áo áo dài shí
    成语解释: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成语出处: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140

    不耕而,不蚕而衣

    成语拼音: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
    成语解释: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不蚕而衣。”
    * 关于食食的成语 形容食食的成语 描述食食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