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ng的成语 (518个)

    221

    动天地,感鬼神

    成语拼音:
    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
    成语解释: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成语出处: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222

    洞天福地

    成语拼音:
    dòng tiān fú dì
    成语解释: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成语出处:
    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223

    东逃西窜

    成语拼音:
    dōng táo xī cuàn
    成语解释:
    四处逃亡与逃避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224

    东讨西伐

    成语拼音:
    dōng tǎo xī fá
    成语解释:
    同“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225

    东偷西摸

    成语拼音:
    dōng tōu xī mō
    成语解释:
    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226

    东涂西抹

    成语拼音:
    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227

    东谈西说

    成语拼音:
    dōng tán xī shuō
    成语解释:
    指议论的面很宽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228

    东兔西乌

    成语拼音:
    dōng tù xī wū
    成语解释: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
    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229

    东讨西征

    成语拼音:
    dōng tǎo xī zhēng
    成语解释:
    同“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230

    东推西阻

    成语拼音:
    dōng tuī xī zǔ
    成语解释:
    推:推诿;阻:阻挠。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成语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231

    东歪西倒

    成语拼音:
    dōng wāi xī dǎo
    成语解释:
    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232

    东望西观

    成语拼音:
    dōng wàng xī guān
    成语解释:
    同“东张西望”。
    成语出处:
    《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233

    冬温夏凊

    成语拼音:
    dōng wēn xià jìng
    成语解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234

    冬温夏清

    成语拼音:
    dōng wēn xià qīng
    成语解释: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235

    栋朽榱崩

    成语拼音:
    dòng xiǔ cuī bēng
    成语解释:
    犹栋折榱崩。
    成语出处:
    宋·陈郁《话腴》:“史舜元《哀王旦》一首云‘……昔闻陕右段忠烈,今见常山颜杲卿,栋朽榱崩人短气,平生况切同年羲。’”
    236

    动心怵目

    成语拼音:
    dòng xīn chù mù
    成语解释: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成语出处:
    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237

    洞悉底蕴

    成语拼音:
    dòng xī dǐ yùn
    成语解释:
    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成语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238

    洞心骇耳

    成语拼音:
    dòng xīn hài ěr
    成语解释:
    形容使人震惊。
    成语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239

    动心骇目

    成语拼音:
    dòng xīn hài mù
    成语解释: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成语出处: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240

    洞心骇目

    成语拼音:
    dòng xīn hài mù
    成语解释:
    形容使人惊异。
    成语出处:
    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 dong成语,dong的成语,带dong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