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ang的成语 (321个)

    261

    外强中瘠

    成语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jí
    成语解释: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
    262

    恶醉强酒

    成语拼音:
    wù zuì qiǎng jiǔ
    成语解释: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263

    雄辩强据

    成语拼音:
    xióng biàn qiáng jù
    成语解释:
    雄:宏大。雄健的辩论,强有力的证据
    成语出处:
    宋·王令《代韩愈答柳宗元示浩初序书》:“闻得子厚文,皆雄辩强据,泥渊衍长。”
    264

    隙大墙坏

    成语拼音:
    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语解释:
    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成语出处:
    《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65

    兄弟阋墙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
    成语解释:
    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阋:争吵;争斗。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66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成语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267

    兄弟阋于墙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成语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268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成语拼音: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成语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69

    衅发萧墙

    成语拼音:
    xìn fā xiāo qiáng
    成语解释: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270

    虚晃一枪

    成语拼音:
    xiù huàng yī qiāng
    成语解释:
    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成语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栾廷玉抵当不住,虚晃一枪,败阵而走。”
    271

    朽木粪墙

    成语拼音:
    xiǔ mù fèn qiáng
    成语解释: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2

    循墙而走

    成语拼音:
    xún qiáng ér zǒu
    成语解释:
    循:沿着。沿着墙走。形容恭谨顺从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273

    萧墙祸起

    成语拼音:
    xiāo qiáng huò qǐ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74

    阋墙谇帚

    成语拼音:
    xì qiáng suì zhǒu
    成语解释:
    “阋”念xì。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成语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275

    衅起萧墙

    成语拼音:
    xìn qǐ xiāo qiáng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
    276

    阋墙御侮

    成语拼音:
    xì qiáng yù wǔ
    成语解释: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277

    萧墙之变

    成语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biàn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
    成语出处:
    《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生矣。”
    278

    萧墙之祸

    成语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huò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279

    萧墙之危

    成语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wēi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在内部发生祸乱的危险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280

    先下手为强

    成语拼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成语解释: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成语出处:
    《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qiang成语,qiang的成语,带qiang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