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振字的成语 (62个)

    1

    班师

    成语拼音:
    bān shī zhèn lǚ
    成语解释:
    班:还、回;师:军队;: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成语出处:
    《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旅。”
    2

    摛翰

    成语拼音:
    chī hàn zhèn zǎo
    成语解释:
    摛:发抒;翰:毛笔;藻:文采。施展文才,铺陈辞藻
    成语出处:
    《南齐书·丘巨源传》:“普唤文士,黄门中书,靡不毕集,摛翰藻,非为乏人。”
    3

    摧枯

    成语拼音:
    cuī kū zhèn xiǔ
    成语解释:
    犹摧枯拉朽。
    成语出处:
    《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悠悠邃古,未闻斯酷。岂非摧枯朽,易为力乎。”
    4

    弹冠

    成语拼音:
    dàn guàn zhèn jīn
    成语解释:
    见“弹冠衣。”
    成语出处: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
    5

    顿纲

    成语拼音:
    dùn gāng zhèn jì
    成语解释:
    整顿朝纲,重法纪。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6

    弹冠

    成语拼音:
    dàn guàn zhèn yī
    成语解释: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成语出处: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
    7

    发瞽

    成语拼音:
    fā gǔ zhèn lóng
    成语解释:
    发:开启;瞽:盲人;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聋而观望之也。”
    8

    发聋

    成语拼音:
    fā ló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成语出处: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9

    发蒙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gǎo
    成语解释:
    发:揭开;蒙:蒙盖物;:抖动。揭开蒙盖物,摇掉将落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
    《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槁,无烦驱除矣。”
    10

    发蒙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
    11

    发蒙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luò
    成语解释: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落耳。”
    12

    分贫

    成语拼音:
    fēn pín zhèn qióng
    成语解释: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穷,长孤幼,养老疾。”
    13

    骇目

    成语拼音:
    hài mù zhèn xīn
    成语解释:
    见“骇目惊心”。
    成语出处:
    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14

    稽古

    成语拼音:
    jī gǔ zhèn jīn
    成语解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兴现代。
    成语出处:
    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今,士风一奋。”
    15

    金声玉

    成语拼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成语解释: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16

    金相玉

    成语拼音:
    jīn xiāng yù zhèn
    成语解释:
    同“金相玉质”。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
    17

    龙骧麟

    成语拼音:
    lóng xiāng lín zhèn
    成语解释: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信厚也。”因以“龙骧麟”喻将军恩威兼备。
    成语出处:
    ,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信厚也。”
    18

    启聩

    成语拼音:
    qǐ kuì zhèn lóng
    成语解释: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成语出处: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19

    敲山

    成语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成语解释: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20

    落叶

    成语拼音:
    rú zhèn luò yè
    成语解释:
    形容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
    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振的成语,带振字的成语,包含振字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