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病字的成语 (84个)

    1

    成珠

    成语拼音: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成语解释: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而我之利。”
    2

    生珠

    成语拼音: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成语解释: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成珠”。
    成语出处:
    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3

    歪歪

    成语拼音:
    bìng bìng wāi wāi
    成语解释:
    形容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成语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歪歪!”
    4

    殃殃

    成语拼音:
    bìng bìng yāng yāng
    成语解释:
    形容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5

    从口入

    成语拼音:
    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
    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又作“由口入”。
    成语出处:
    晋 傅玄《口铭》:“从口入,祸从口出。”
    6

    笃乱投医

    成语拼音:
    bìng dǔ luàn tóu yī
    成语解释:
    投:投奔。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成语出处:
    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笃乱投医’了。”
    7

    风丧心

    成语拼音:
    bìng fēng sàng xīn
    成语解释: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成语出处:
    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8

    国殃民

    成语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9

    骨支离

    成语拼音:
    bìng gǔ zhī lí
    成语解释: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
    宋 陆游《起书怀》:“骨支离纱帽宽。”
    10

    急乱求医

    成语拼音:
    bìng jí luàn qiú yī
    成语解释:
    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他真是急乱求医!”
    11

    急乱投医

    成语拼音: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语解释:
    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急乱投医了。’”
    12

    狂丧心

    成语拼音:
    bìng kuáng sàng xīn
    成语解释: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狂丧心!”
    13

    魔缠身

    成语拼音:
    bìng mó chán shēn
    成语解释:
    指长期患
    成语出处:
    《辞海 词语分册下》:“(魔)谓疾缠身。”
    14

    民蛊国

    成语拼音:
    bìng mín gǔ guó
    成语解释:
    :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成语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15

    民害国

    成语拼音:
    bìng mín hài guó
    成语解释:
    :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成语出处: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民害国,暗不自知。”
    16

    去如抽丝

    成语拼音:
    bìng qù rù chōu sī
    成语解释:
    形容愈很快而且彻底
    成语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来如山倒,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17

    入膏肓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在膏肓”。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18

    染膏肓

    成语拼音:
    bìng rǎn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
    见“入膏肓”。
    成语出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染膏肓,此言非妄。”
    19

    入骨隨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
    骨隨:骨髓。到骨头里。形容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20

    入骨髓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
    到骨头里。形容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病的成语,带病字的成语,包含病字的成语。

热门推荐